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Zosteropidae > Zosterops > Kolombangara White-eye
Kolombangara White-eye

Kolombangara White-eye

English name:Kolombangara White-eye

Scientific name:Zosterops murphyi

【简介】
库拉山绣眼鸟(英文名:Kolombangara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murphyi)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特有种,分布于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该物种栖息于库隆邦加拉岛(Kolombangara)的海拔较高区域,常见于苔藓云雾林,栖息高度在350米至1620米以上。

【外形特征】
库拉山绣眼鸟体长约13-14厘米。最显著特征为宽阔的白色眼圈,前额被深色眉线打断。眉线以上为淡灰黄色,头部和背部为橄榄绿色,翅膀和尾羽呈棕色并带有橄榄绿边缘。下体较浅,喉部至腹部和尾下覆羽为淡黄色。虹膜为褐色,喙为黑色,下喙基部为黄色,腿脚灰白色。男女鸟类形态相似。

【鸣叫特征】
该鸟类鸣唱可达5秒钟,音质甜美且声调多变,较多尖锐音符,类似硬币轻击的叮当声。叫声频繁,常有连续尖锐的‘啾啾’声,或音调陡降,觅食时会发出很低沉的单音调哀鸣。

【生活习性】
库拉山绣眼鸟栖息地带类型丰富,通常活动于海拔950米以上的苔藓云雾林,有时低至350米。其日间活动规律是早晨从更高处下到较低地带觅食,然后在中午前后返回到更高的地带。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果实时常会员,通常以大群活动。这些鸟类与当地的鹦鹉及其他鸟类共同觅食,主要活动于树冠层,最大活动高度超过5米;但在较低植被区,可以降至1米以下。

【繁殖习性】
该物种活跃的繁殖记录显示,在10月份有一巢含两只裸雏的巢以及生殖器官增大的成鸟在10月至11月份被观察到。该物种筑巢为深5厘米直径5厘米的杯状巢,由细小干树枝编构造,通常搭建在1.5米高的灌木丛中,海拔1620米处可发现。

【外型辨识】
库拉山绣眼鸟最显著特征为宽阔的白色眼圈。该物种形态与其他种类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其栖息地和高度上的分布特点以及特定的生活习性。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该物种属于无危状态(Least Concern, LC),是一种在库隆邦加拉岛山区常见物种,也是这个区域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库拉山绣眼鸟并未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物种。

【地理分布】
库拉山绣眼鸟仅分布于所罗门群岛中库隆邦加拉岛的山区,常见于海拔高度950米以上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