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Zosteropidae > Zosterops > Mauritius Olive White-eye
Mauritius Olive White-eye

Mauritius Olive White-eye

English name:Mauritius Olive White-eye

Scientific name:Zosterops chloronothos

【地理分布】
毛里求斯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chloronothos),又称Mauritius Olive White-eye,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毛里求斯的黑河峡谷国家公园、Macchabée-Bel Ombre 生物保护区以及人工引入的Île aux Aigrettes 岛。

【外形特征】
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7.5至9克。头部至上背为灰色,逐渐过渡至橄榄绿色,臀部颜色均匀。腹部淡奶油色,两侧带有淡粉色,下尾覆羽黄色。洁白显著的眼环为其标志特征。虹膜深褐色,喙暗棕色,跗跖淡角质至粉色,弯曲的喙最长可达17毫米。

【生活习性】
活动于海拔300米以上的湿润森林,喜欢在高密度的异域植物区觅食,偏好Sideroxylon puberulum 和Melaleuca citrina 的蜜源植物。多次繁殖后,毛里求斯绣眼鸟可能会继续使用原有的领地。研究人员认为,该鸟类在树冠中快速直线飞行的行为与太阳鸟相似。

【鸣叫特征】
毛里求斯绣眼鸟的常见叫声为加速的“veet”和“sit”音节。在采集花蜜和捕食时的声调和频率都不相同。在繁殖期间,雄鸟的声效复杂,可能有助于繁殖和领地占领。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9月至11月,雌雄共同建设巢穴,每窝产卵2至3枚。巢穴由蜘蛛网、叶片脉络和纤维构成,隐藏在靠近地面2-10米高的树杈中,多位于黑河峡谷国家公园和Macchabée-Bel Ombre 生物保护区。孵化期12至13天,育雏期14天。筑巢成功率低,通常只存活一只雏鸟。

【保护状况】
IUCN 将其列为极危物种(CR)。自1975年,种群数量因外来物种如克兰猴、黑鼠、灰獴影响,而从350对小幅度降至200对,再到2012年的80对。毛里求斯野生动物基金会(MWF)实施恢复项目,包括巢穴检查、野生种群监测和栖息地保护,尝试在无鼠岛屿上建立次种群,进行巢穴救援和人工孵化和饲养。

【简介】
毛里求斯绣眼鸟是一种极其稀有的鸟类。分布于毛里求斯的黑河峡谷国家公园、Macchabée-Bel Ombre 生物保护区以及人工引入的Île aux Aigrettes 岛。种群数量自1975年以来因外来物种的入侵而显著下降,目前仅约8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