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urdidae > Zoothera > Himalayan Thrush
Himalayan Thrush

Himalayan Thrush

English name:Himalayan Thrush

Scientific name:Zoothera salimalii

【简介】
喜山淡背地鸫,属雀形目鸫科地鸫属,学名为Zoothera salimalii。该物种于2016年被新描述,源自对淡背地鸫的基因分析分离而成,大约300万年前(估计3至6百万年前)从共同祖先分化。

【外形特征】
身长约25-27厘米。该鸟类在外观上与淡背地鸫、四川地鸫、阿吾斯特地鸫相类似,但喙中等偏深黑,上唇边缘更为弯曲,下颚边缘更加圆润,身躯更为紧凑。其头部的羽毛浓密而蓬松,两侧分布着显著的灰色斑块,使脸部图案对比显著;其鼻羽广泛分布,鼻孔处羽毛密集。此外,该种鸟类的翅膀相对短小,主飞行羽突出,尾部长度适中,腿部较为短促,但喙较大且相对较长。

【鸣叫特征】
喜山淡背地鸫的鸣叫声清脆悦耳,兼具丰富且流畅的长音节与短促而细腻的音调,旋律中几乎没有粗糙的声音。其歌调速度较慢,音符间有显著的音高变化,往往以较轻柔的音旋律渐次消失。

【生活习性】
喜山淡背地鸫属森林鸟类,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在海拔3000到4000米之间活动;冬季则向南迁移,来到海拔1450米左右的地区。部分可能向南至印度的梅加拉亚邦等地过冬。

【外型辨识】
喜山淡背地鸫相较于淡背地鸫整体更显均匀深棕色,喙色更深。与四川地鸫相比,喙短但更加粗壮,面部图案更有对比度,且成鸟的面部耳羽均匀着灰,外侧有黑纹。

【物种区别】
喜山淡背地鸫相较于淡背地鸫整体更显均匀深棕色,喙色更深。与四川地鸫相比,喙短但更加粗壮,面部图案更有对比度,且成鸟的面部耳羽均匀着灰,外侧有黑纹,细节显示更多。

【保护状况】
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分类为LC(无危)等级。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林区,特别是在中国云南的独龙江地区时而可见。该物种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在长期内可能造成的影响。

【地理分布】
栖息地范围从西孟加拉邦至中国云南,跨度广阔。不仅是东部森林了季节性家园,也延伸至相对低海拔区域度过冬季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