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sian Thrush
English name:Bassian Thrush
Scientific name:Zoothera lunulata
【简介】
绿尾地鸫(学名:Zoothera lunulata),又名Bassian Thrush,是属于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一种中型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东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以及一些较大的岛屿,如巴斯海峡岛和袋鼠岛。
【外形特征】
绿尾地鸫上体为深橄榄棕色,带有明显的黑色鳞状斑纹;下体较淡,也有黑色鳞状斑点;喉部呈白色,其余下体则为白色。其嘴中等大小,黑色,下颚则略浅,腿呈肉色。幼鸟的上体鳞状斑纹较细,下体斑点多于鳞状。成鸟与小虎斑地鸫相似,但绿尾地鸫上体的鳞状斑纹更明显,臀部至尾部为橄榄色,无红褐色调;翅膀尖端更白,翅膀条纹也更长。
【鸣叫特征】
绿尾地鸫鸣叫由一系列三音远传的哨音颤音组成,分别是平稳的两声和中间略显上扬的一声,如“wheeer-aoo-whooo”。此外,它还有接触信号的“seep”,警戒时的高音断续的“chi-lit”,回应“chi-lit”的拉长上升声“seeeee”以及喂养幼鸟时发出的平坦“seeeee”。
【生活习性】
绿尾地鸫栖息于潮湿森林,常见在落叶层中觅食,食物以蚯蚓、昆虫、软体动物和落果为主。它们采用静止-启动的觅食模式,静听并探查地面,成功率约为每4分钟捕捉一只蚯蚓,繁殖期间为每分钟两只。
【繁殖习性】
绿尾地鸫的繁殖期一般为7月至次年1月。它们的巢为圆形杯状,由树皮条、树叶和草构成,外部用绿色苔藓伪装,内部用根须铺设,通常建于离地面高达15米的树桩、树蕨冠顶、灌木和树木中。每窝产卵2至3枚,颜色从淡石灰色到奶油灰色,表层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未知,雏鸟期为14天。种族halmaturina的世代长度估计为4年。
【外型辨识】
绿尾地鸫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黄尾地鸫和欧歌鸫区分开来:绿尾地鵐的嘴较大,上体标记不明显,尾巴角落没有白色;而黄尾地鸫在飞行或梳理羽毛时可见尾部角落有白色。此外,绿尾地鸫的下体有斑点,而不是鳞状标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绿尾地鸫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绿尾地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部、东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岛,也在巴斯海峡的一些较大岛屿和袋鼠岛上发现踪迹。其地理分布遍及某些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