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crowned Sparrow
English name:White-crowned Sparrow
Scientific name:Zonotrichia leucophrys
【简介】
白冠带鹀(学名:Zonotrichia leucophrys)属于雀形目、雀鹀科、带鹀属,广泛分布在北美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白冠带鹀体长约15-16厘米,具有显著的黑色和白色条纹,配以灰色的脸部。其上体为棕色并带有明显的黑色条纹,下体为灰白色,尾羽较长。鸟喙呈粉红色或黄色。幼鸟的头部条纹是棕色和灰色,与成鸟形成对比。
【生活习性】
白冠带鹀偏好生活在灌木丛生的环境,如海滨灌木带、农田边缘、荒地和草坪,较少见于密林之中。它们通常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中觅食,冬季会与其他小型鸟类混群。饮食以种子、植物部分和昆虫为主。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成鸟会在灌木或地面上筑巢,每次产卵3到5枚,鸟卵通常为灰色或蓝绿色,带有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2-14天。雄鸟在繁殖季节帮助喂养雏鸟。部分北方种群会迁徙至美国南部或墨西哥中部过冬。
【外型辨识】
与白喉带鹀相比,白冠带鹀没有明显的白色喉咙标记,且头部黑白条纹较为显眼。不同亚种间嘴部颜色和头纹清晰度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白冠带鹀被列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繁殖区涵盖加拿大北部、美国西部及太平洋沿岸地区。非繁殖期可观察到这些鸟类从美国南部直至墨西哥中部的迁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