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Zavattariornis > Stresemann's Bushcrow
Stresemann's Bushcrow

Stresemann's Bushcrow

English name:Stresemann's Bushcrow

Scientific name:Zavattariornis stresemanni

【简介】
灰丛鸦(英文名:Stresemann's Bushcrow),属于雀形目鸦科灰丛鸦属,体型略大于北美蓝鹊。该鸟类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的高海拔山区,例如Yabelo和Mega镇周边,栖息于干燥的稀树草原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

【外形特征】
灰丛鸦通体呈淡蓝灰色,头上部至背部及臀部为淡灰色,额部至耳羽和喉部为白色。该物种带有独特的特征,包括亮蓝色眼周裸皮区域,以及被褐色虹膜环绕的眼睛,喙、脚和腿均为黑色。眼后方另有一个小块粉红色的皮肤,可见时尤为显眼。

【生活习性】
灰丛鸦擅长鸣叫,尤其是在觅食时。其联系召唤声单一,为金属样的“kej”音,飞行时常发出一连串快速的“kerr kerr kerr...”。该物种通常以六鸟左右的群体活动,不迁徙。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习惯于在地面和低树枝上觅食,有时与白冠丽椋鸟、红嘴弯嘴犀鸟等混群一起追逐和猎杀飞行中的昆虫。同时,它们会挖掘地面以捕捉土壤里的昆虫,也可以在牛粪里寻找食物。

【鸣叫特征】
灰丛鸦擅长鸣叫,尤其是在觅食时。其联系召唤声单一,为金属样的“kej”音,飞行时常发出一连串快速的“kerr kerr kerr...”。

【繁殖习性】
灰丛鸦的筑巢行为往往由春季初期的降雨触发,多于2月及3月期间开始繁殖。该物种大多为一夫一妻制,并且可能维持终身配偶关系。它们会在金合欢树冠中建造复杂的巢,直径约为60厘米,顶部有入口,内部以荆棘和植物材料为筑巢材料并铺上干草和牛粪。一个新季会复用同一个巢穴。繁殖期为3月底至4月初,6月初可见到雏鸟与幼鸟开始离巢。

【外型辨识】
灰丛鸦长28厘米,重约130克,并且羽毛的颜色会根据羽龄出现变化,而幼鸟比成鸟颜色略暗淡,部分羽毛边缘带乳黄色丝绒感。羽色磨损时,部分灰色的上半身可能显现出棕褐色调。

【保护状况】
灰丛鸦目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EN),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主要在于栖息地的破坏,例如过度放牧和砍伐金合欢树,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生态变化。气候变化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导致其栖息范围大幅缩减,因此面临较高的野外灭绝风险。目前有部分保护措施已实施,受保护的栖息地包括Yabello Wildlife Sanctuary和Borana National Park。

【地理分布】
灰丛鸦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的高海拔山区,例如Yabelo和Mega镇周边,栖息于干燥的稀树草原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