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llated Woodcreeper
English name:Ocellated Woodcreeper
Scientific name:Xiphorhynchus ocellatus
【简介】
眼斑啄木鸟(学名:Xiphorhynchus ocellatu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纵纹啄木鸟属的鸟类。这些中等体型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包括哥伦比亚东南部、委内瑞拉至巴西的中北部,以及秘鲁的东南部和玻利维亚。
【外形特征】
眼斑啄木鸟体长约为20至23厘米,体重35克左右。它们具有细长而尖锐的嘴,嘴部几乎笔直。头部、颈部背面和上胸为深棕色,带有细小的淡色条纹;背部为红棕色至橄榄棕色,无明显标记;翅膀和臀部为肉桂色,尾部较暗;喉咙则呈现深淡黄色,边缘更深色。下体为橄榄棕色,逐渐变为至上部的腹部为肉桂色。上胸部有大的泪滴状淡色斑点,下半部的胸部逐渐变为稀疏条纹,腹部大多无明显标记。相对于成年鸟,幼鸟在下体斑纹上更为明显,斑点边缘模糊。
【生活习性】
眼斑啄木鸟主要栖息于常绿森林的下层和中层,偏好成熟的森林植物生长下层,较少在受干扰的森林、次生林和森林边缘出现。它们广泛分布于亚马逊雨林,海拔高度通常在500米以下。
【鸣叫特征】
眼斑啄木鸟通常间歇性地发出鸣叫声,在黎明和黄昏时尤为频繁。其歌声有多种变化,例如:快速颤音,先略微下降再上升,最后加速;类似嘶鸣的颤音,常以强调的尖叫结束;还有常见的清晰下降哨音。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供相关描述。
【外型辨识】
原文未提供相关描述。
【物种区别】
相较于舒氏啄木鸟,眼斑啄木鸟的下体仅在上胸具有小斑点,而后者胸部有明显的宽条纹。此外,眼斑啄木鸟的冠部为细条纹而非粗斑点,背部条纹不显著或完全缺失,颜色偏向红棕色,嘴几乎保持笔直。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眼斑啄木鸟被列入2009年红色名录,目前被评定为无危(LC)物种。然而,这些鸟类对森林破坏和碎片化敏感度较高,一旦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它们的数量会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亚马逊雨林地带,包括哥伦比亚东南部、委内瑞拉、巴西的中北部、秘鲁东南部及玻利维亚。在亚马逊低地地区最为常见,栖息海拔通常在5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