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Vangidae > Xenopirostris > Pollen's Vanga
Pollen's Vanga

Pollen's Vanga

English name:Pollen's Vanga

Scientific name:Xenopirostris polleni

【简介】
白额厚嘴鵙(学名:Xenopirostris polleni)是雀形目钩嘴鵙科厚嘴鵙属的一种特有鸟类,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中部至东部的热带雨林中。这种鸟类具有独特的黑色头部特征和大又突出的喙。雄鸟腹部为白色,而雌鸟则呈现淡赤褐色。

【外形特征】
白额厚嘴鵙是一种中型鸟,体重约为61.5至65克,体长约24厘米。雄鸟的头部和喉部为黑色,颈侧为白色,上体为灰色,翼上覆羽和尾羽呈现深灰色,下体为白色或微带橙色。雌鸟头部黑色一直延伸到喉部,胸腹部呈现橙色变化,背部则为橄榄色。幼鸟下体浅橙色,喙淡粉色,带有明显的橙色口腔。

【生活习性】
这种鸟在东部雨林中栖息,通常单体活动或者成对、家族群生活。偶尔会加入混合物种鸟群,以昆虫,特别是甲虫、蟑螂等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有时也会捕食变色龙等小型脊椎动物。觅食活动主要在森林的中上层,通常在枯木或树皮下寻找觅食目标。

【鸣叫特征】
这种鸟常发出富有穿透力的哨声,例如“chi-che-che”,以及响亮的‘tseeang’或‘tseeeo’等鸣叫声。

【繁殖习性】
白额厚嘴鵙的繁殖期通常在9月至12月,每窝繁殖2枚卵。巢通常是杯状结构,以树叶和草叶构成,并悬挂在大约5米高的树杈上。孵化及育雏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负责。

【外型辨识】
白额厚嘴鵙的分布范围与Van Dam's和Lafresnaye's Vangas的不同,其喙也更大。与马岛鹃鵙和泰拉钩嘴鵙相比,这种鸟的下体从不呈现灰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白额厚嘴鵙被列为近危(NT)物种。因森林砍伐和退化,这种鸟类的数量正在快速减少。现有分布区域覆盖马达加斯加东部至东南部的海拔400至2000米的常绿湿润森林。

【地理分布】
白额厚嘴鵙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中部至东部的热带雨林中,其数量可能会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