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winged Warbler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Xenoligea montana
【简介】
白翅地唐纳雀(英文名:White-winged Warbler),属雀形目棕榈唐纳雀科白翅地莺属,为该属下唯一物种。其分布区域局限于希斯帕尼奥拉岛,即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的特定山脉区域。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长13至14厘米,体重约12到13克。成年鸟头部和颈部呈灰色,眼上方有一白色条纹横过自喙至眼,黑色眼线之上有白色弧线环绕。背部和臀部呈橄榄绿色,尾羽深灰近黑,顶端有白色斑点。翅膀部位为深灰色,初级飞羽具有白色基部,形成了显著的翼斑。下体为白色,胸部带有灰色调。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幼鸟的总体色调较为棕黄,上体橄榄棕色,下体白色带有褐色痕迹。
【生活习性】
白翅地唐纳雀全年生活于希斯帕尼奥拉岛的山地森林中,特别偏好植被稠密的成熟阔叶林、松阔叶混交林、松树林和石灰岩喀斯特森林等地。主要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常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寻找食物。
【鸣叫特征】
白翅地唐纳雀发出一系列高音吱吱声,结尾部分声音会加速,同时伴有低音“tseep”或“chir”的连续鸣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至7月间,筑巢环境选择在距地面约2.5米高的藤蔓丛中,巢穴结构为由苔藓、叶子、地衣和植物材料构成的杯状结构,内部铺有细软纤维,一般含两枚卵。尽管已有巢穴发现记录,但关于其具体繁殖过程和生态习性的其他细节仍待进一步研究和调查。
【外型辨识】
该物种需与绿尾地唐纳雀区分,后者具有红色虹膜,下体较暗,并且翅膀上没有白色斑点。
【保护状况】
白翅地唐纳雀的寿命通常为三至六年,有记录显示,有被标记的个体曾存活八年时间。通过综合地理分布、栖息环境和生态行为模式信息,白翅地唐纳雀呈现出一种极其需要保护的珍稀鸟种特性,其生存状况亦受到广泛关注。
【地理分布】
白翅地唐纳雀仅见于希斯帕尼奥拉岛的特定山地地区,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中央山脉、巴霍鲁科山脉和内伊巴山脉以及蒂布隆半岛的Hotte山脉部分。IUCN评定此物种为易危物种(VU)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