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nut-sided Shrike-Vireo
English name:Chestnut-sided Shrike-Vireo
Scientific name:Vireolanius melitophrys
【简介】
栗胁鵙雀(学名:Vireolanius melitophrys),是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鵙雀属的一种鸟类。有时也被称为蜜眉鵙雀,可能是现有的莺雀科中体型较大的成员。这种鸟分布在墨西哥中部至危地马拉的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16.5至18厘米,平均体重约34.7克,是鵙雀科中体型较大的物种之一。雄鸟头部呈现出石板灰色的冠和颈背,配以金色的眼眉及黑色的眼纹,白色的脸颊上有一条细黑的颊纹,以及白色的喉部。胸带有醒目的栗色,其余下体为白色,两侧及胁部则是栗色,颜色逐渐变淡至下腹处。相比而言,雌鸟的颜色较暗淡且胸带颜色较弱。幼鸟的色彩比成鸟更暗淡,面部特征不明显,头部为褐色,下体呈浅粉色至肉桂色,并没有明显的胸带。
【鸣叫特征】
雄性栗胁鵙雀的歌声为简单的单音节,持续不到一秒,先是一个短暂上升的呻吟声,随即变为下降的哀鸣哨音,此鸣叫序列可以单独发出也可以反复连续,鸣叫声之间歇约1.2秒。栗胁鵙雀的叫声还包括由两性共同发出的低沉沙哑的联系叫声、较长的嘎吱声,以及对抗入侵者的‘myaaaah’威胁叫声。
【生活习性】
栗胁鵙雀栖息在包括湿润到半干旱环境在内的混合林区,常伴生松树(Pinus)和橡树(Quercus)等落叶乔木,林下通常有灌木和藤蔓。其主要食物为节肢动物,如甲虫、蚂蚁、毛虫、蚱蜢和蜘蛛等,有时也食用一些植物物质,例如山楂果实和种子。它通过跳跃或快速飞翔来从一个栖息地转移到另一个栖息地以寻找猎物,大多数的猎物是从树叶上捕捉。
【繁殖习性】
在墨西哥的Morelos州,记录到两个巢穴样本,其中曾在4月末发现正处于孵化状态的鸟蛋,6月中旬在Oaxaca州栗胁鵙雀处于繁殖状态,并在7月初发现刚离巢的幼鸟。巢穴由两性共同构建,初期以雄鸟为主,雌鸟主要在后期参与,整个巢建造过程需要20至25天。巢的结构为悬挂杯状,利用丝状苔藓编织,内部衬有细草、纤维和松针,并用蜘蛛的卵囊装饰外壳,通常挂于树枝的侧叉上,巢杯悬挂在侧叉正下方。
【外型辨识】
和其他绿鵙雀区别在于其独特的栗色侧翼和胸部,明亮的绿色背部,以及白色的腹部。雄性和雌性栗胁鵙雀在颜色上有显著差异,性别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深度。
【保护状况】
栗胁鵙雀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美洲,范围为墨西哥中部至危地马拉,栖息于海拔1200至3500米的山区森林中。该动物在一些保护区也有踪迹记录,如危地马拉的Volcan de Fuego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