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Vireonidae > Vireolanius > Slaty-capped Shrike-Vireo
Slaty-capped Shrike-Vireo

Slaty-capped Shrike-Vireo

English name:Slaty-capped Shrike-Vireo

Scientific name:Vireolanius leucotis

【简介】
灰顶鵙雀(英文名:Slaty-capped Shrike-Vireo,学名:Vireolanius leucotis)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鵙雀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且吸引眼球的物种。该物种主要栖息于潮湿森林的树冠区域,包括覆盖苔藓的森林和森林的边缘地带,海拔范围多在250至1500米之间。

【外形特征】
灰顶鵙雀体型为14至15厘米长,重21.5至30克。头部颜色以灰黄为特色,包括蓝灰色的冠部和颈背,以及鲜明黄色的额部、眉纹和眼下的新月形区域。脸颊区域为黑灰色,宽阔的眼纹和颊纹呈深灰蓝色,其中央区域为暗白色,使该物种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上体为亮橄榄绿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颜色更深,呈暗黑灰色,翅膀闭合时外侧羽缘橄榄绿色尤为显眼,尾部同样为橄榄绿色。下体则是柠檬黄色,腹部也显示出同样的黄色,两胁的黄绿色较为浅淡,尾下覆羽则为柠檬黄色。虹膜呈现出淡绿色或鲜绿色,而喙的上部为黑色,下部为淡灰色或铅蓝色,腿则为铅蓝色或淡灰色。雌鸟与雄鸟在外形上相似,而对于幼鸟的具体特征则未见详述。有两个亚种,simplex亚种额头带有浅绿色的带状,背部绿色带有灰色调,颈背较淡,颊纹前端为绿色,耳羽为淡灰色;bolivianus亚种额头和眉纹上方则显示出强烈的黑边。

【生活习性】
灰顶鵙雀主要栖息于潮湿森林的树冠区域,包括覆盖苔藓的森林和森林的边缘地带,海拔范围多在250至1500米之间。通常灰顶鵙雀会以一对或最多四只的形式出现,甚至有时多达七只,经常与其他鸟类混群,且常常担当群体里的领头角色。灰顶鵙雀的食谱以节肢动物为主,如昆虫和草蜢,其中偏好绿色毛虫。觅食时表现出从容行为,在树枝上跃动自如,更倾向于在树冠或森林的中层活动,偶尔会下降至较低的高度。觅食方式常从树叶的底部开始,结构紧密时也展现出某种程度的倒挂。

【鸣叫特征】
灰顶鵙雀的叫声具有重复特征,主要为单调的“tyeer”或“eear”,带有一定的下降音调,频率大约每两秒一次,可以持续数分钟。此外,该物种还能够发出短促的“whit”声及哨音“wheeuw”。

【繁殖习性】
关于灰顶鵙雀的繁殖信息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外型辨识】
与mikettae亚种相比,其他亚种在耳朵区域未呈现白色,且下体和眉纹的黄色更为鲜艳深黄,其双侧胸部的橄榄绿色范围更广,腿部颜色偏黄或粉红色。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为灰顶鵙雀并无危急状况,被列为LC(无危)状态。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南美洲的北部地区,栖息于哥伦比亚西部(为上圣胡安河以南)及厄瓜多尔西部(南至阿苏艾西北部)。分布的范围亦延伸至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