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 Vireo
English name:Grey Vireo
Scientific name:Vireo vicinior
【简介】
灰莺雀(英文名:Grey Vireo,科学名:Vireo vicinior),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的一种鸟类。它主要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区,偏好在干燥山地的灌木林和树木中生活,常见栖息在橡树和杜松林中。
【外形特征】
灰莺雀体长约14厘米,雄鸟略大于雌鸟,两个性别外观相似,但雄鸟的喙、翼和尾稍长。幼鸟的羽毛带有褐色调,翼纹更加明显,随着春季和夏季的羽毛磨损,翼纹和白色尾缘有时会变得不太显著。
【鸣叫特征】
灰莺雀的鸣叫由一系列短促、沙哑的声音组成,包括“hu-wee, chu-wee, che-weet, chee, ch-churr-weet, churr, schray”,具有独特的频率调节。
【生活习性】
灰莺雀栖息在干燥的灌木丛和矮树丛中,适合的海拔高度一般为400至2500米。主食昆虫,冬季偶尔也会摄取一些果实。繁殖期通常开始于春季。这是一种进行短途迁徙的鸟类,秋季从北部繁殖区迁徙到南部地区。
【繁殖习性】
灰莺雀通常在春季开始繁殖季节。它们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灌木或带刺树木中筑巢,巢用干草、植物残余、树皮碎片和蜘蛛网构成,并加以细草和纤维作内部铺垫。每个巢通常产3至4枚白色卵,孵化期大约13天,幼鸟在两周后开始离巢。
【外型辨识】
灰莺雀尾部向侧面抽动是其独特的行为表现,不同于莺雀科的其他物种,此种行为略微模仿了蚋莺的行为特征。
【物种区别】
灰莺雀与贝氏莺雀(Vireo bellii)和铅色莺雀(Vireo plumbeitarsus)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区分它们主要依据体型大小、翼纹数量和眼圈颜色等特征。灰莺雀通常比贝氏莺雀略大,仅有单一的翼纹,眼圈和眉纹偏淡。与铅色莺雀相比,体形相对较小,翼纹也仅有一条,眼圈和眉纹则较不显著。
【保护状况】
灰莺雀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莺雀的繁殖区域覆盖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冬季向南迁徙至墨西哥西北部(索诺拉州西部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仅在位于得克萨斯州西南部的大本德国家公园有全年留驻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