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eyed Vireo
English name:White-eyed Vireo
Scientific name:Vireo griseus
【简介】
白眼莺雀,俗名White-eyed Vireo,属于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鸣禽。它们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东部至墨西哥东部、加勒比地区,并在冬季向北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迁移。
【外形特征】
白眼莺雀体型小巧,长度约107-130毫米。上体多为灰绿色或橄榄绿色,带有黄色调;颈部显得更加灰色。腹部近白色,包括喉咙、两侧和两胁呈现更为鲜艳的黄色。翼下覆羽灰绿色,带有些许黄色。翅膀和尾巴灰褐色,边缘处黄至橄榄色。翅膀上显现出两条白色至淡黄色的翼带。显著的是眼睛周围被扇形的宽阔黄色条纹环绕,形成独特特征。成年白眼莺雀的虹膜为白色,有时带棕色斑点;幼鸟的虹膜呈现棕色直至11月转为白色。腿为蓝灰色,喙黑亮,有时边缘淡黄色,上喙尖端向下弯曲。
【鸣叫特征】
白眼莺雀的叫声是快速混合的音符,可听得是一种呈上升趋势的“chick”声。
【生活习性】
白眼莺雀栖息在废弃农田、过度生长的牧场、旧田地、森林边缘、次生林和溪边灌木丛中,在佛罗里达州红树林也为其提供了栖息的空间。它们偏好密集的植被,通常在树冠层下方活动。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昆虫,尤其是毛虫。
【繁殖习性】
白眼莺雀在低矮的纠结灌丛中筑巢,接近地面。巢材以杂草、树叶、草、树皮或废弃物构成,呈整齐的杯状,由蜘蛛网固定在树枝的分叉处。每窝产3-5枚暗斑白蛋,由成鸟共同孵化,孵化期为12-16天。幼鸟在孵化后9-11天离巢。
【外型辨识】
与贝氏莺雀相比,白眼莺雀体型更大,具有亮黄色眼眶,且虹膜为白色而不是深色;与厚嘴莺雀的区别在于后者喙较大,体型也更为沉重,同时虹膜并非白色,这有助于区分二者。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白眼莺雀的保护等级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白眼莺雀繁殖于北美洲东部,范围自新英格兰西部至密苏里北部,南至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墨西哥东部、中美洲北部、古巴和巴哈马群岛也有分布。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南部地区种群大多全年留居;绝大多数北美的种群会在冬季向南迁徙。这类生物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半岛、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内部的过渡地带和中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