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Vini > Meek's Lorikeet
Meek's Lorikeet

Meek's Lorikeet

English name:Meek's Lorikeet

Scientific name:Vini meeki

【简介】

米氏鹦鹉(英文名:Meek's Lorikeet,学名:Vini meeki)是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威尼吸蜜鹦鹉属的一种鸟类。全绿色的体色,携带有长而尖的尾部,末端呈黄色,并配有一小块蓝色的冠斑。头部和脚部均为橙色。

【外形特征】

米氏鹦鹉全身泛绿,但存在几处标志性特征:尖且稍带扬气的尾巴呈亮黄色,头部拥有一小块醒目的蓝色冠斑。其嘴部和脚部均呈现鲜艳橙色。

【生活习性】

米氏鹦鹉拥有高度流动性,但其活动范围依赖于原始森林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海拔300米以上区域,虽然觅食时会暂时降至低地。主要的食物是花蜜。

【鸣叫特征】

米氏鹦鹉的鸣叫声音高亢,经常表现为“tseek”,或较为密集连贯的尖锐叫声;进食时,可能会呜声嗡嗡或是连续尖叫。

【繁殖习性】

米氏鹦鹉原被归属于Charmosyna属,直到2020年科学界发表了一项关于吸蜜鹦鹉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才最终决定将其分为Vini属。身长约为16厘米,体重在23-32克之间。其体羽为绿色,胸腹部为黄绿,头部略呈蓝灰色,翅膀部分带有淡绿和黄白色的条纹。较为明显的是尾巴上方为深绿,尖端呈鲜艳黄色分布。头部结构呈现桔红,喙内为黄色或偏橙。幼鸟的喙为棕色底色,尾羽较短。

【外型辨识】

米氏鹦鹉与同属其他种类鸟相比,其蓝色的佩戴冠斑和黄色尾尖最为鲜明。

【物种区别】

米氏鹦鹉原被归属于Charmosyna属,直到2020年科学界发表了一项关于吸蜜鹦鹉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才最终决定将其分为Vini属。相比同属的棕榈吸蜜鹦鹉,其体型更为小巧,但嘴部缺乏红色羽质。

【保护状况】

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同时被CITES附录II保护。它是被认定为“限制分布”物种之一。在Kolombangara山顶,它是这里常见的鸟类之一。

【地理分布】

米氏鹦鹉分布于所罗门群岛北部及南部高地岛屿,但低地岛屿除外,特指布干维尔岛和Malaita山区。其栖息高度多位于海拔300米以上,但觅食时,会临时飞往低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