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aced Mousebird
English name:Red-faced Mousebird
Scientific name:Urocolius indicus
【简介】
红脸鼠鸟是一种鼠鸟目鼠鸟科,长尾鼠鸟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部非洲的草原、灌木丛生区、开放林地以及花园和果园等地。其身型和社会行为与小型哺乳动物相似,尤其喜欢群居。
【外形特征】
红脸鼠鸟长约34厘米,其中尾巴占一半长度。头部及胸部显示出淡肉桂色,具有一副红色的喙和眼周红色皮肤。上半身和尾巴呈蓝灰色,尾羽尖端变淡;腹部则为白色。两性差异较小,幼鸟面部颜色偏绿,无颈羽。
【生活习性】
红脸鼠鸟主要栖息在稀树草原的灌木丛中,喜欢各类灌木和林地,避免密集森林与开阔草地。它们主要以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也会摄取叶片、花朵和花蜜。例如,在南非地区,红脸鼠鸟有食用Aloe marlothii的花蜜的习性。此外,它们还会吃一些小型昆虫如绦虫。
【鸣叫特征】
红脸鼠鸟的鸣叫声显著,通常发出一系列几乎连贯的三至四个音节哨声,例如“tree-ree-ree”,“ti-wi-wi-wi”。无论是在空中飞行还是栖息期间,都能听见它们发出悦耳的啸声。
【繁殖习性】
红脸鼠鸟的繁殖季节一般从9月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雄性和雌性共同筑巢,巢位多在荆棘树或灌木中,高度大约1.3至6米,由干燥树枝构成,内衬柔软材料。每巢最多可有2到6颗蛋,孵化期约为两周左右。有时仅有单雌鸟在巢,也存在一种或多只雌鸟联合产卵的情况。大约10天后,幼鸟便可尝试从巢穴中出来,两周内才会完全独立出飞。
【外型辨识】
红脸鼠鸟的外观特征非常明显,除了具有的灰暗的羽毛外,还具有眼周红色皮肤,使它容易被识别。
【保护状况】
红脸鼠鸟属于无危物种(IUCN评估为LC),根据通行的IUCN红色名录标准。总体而言,红脸鼠鸟在南部非洲具有较高的分布密度和稳定性,适居环境多样,包括草原、棕榈树林、果园和花园,主要食物为水果、叶片、花蜜及昆虫。
【地理分布】
红脸鼠鸟广泛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坦桑尼亚及南非开普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