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tailed Ground Roller
English name:Long-tailed Ground Roller
Scientific name:Uratelornis chimaera
【简介】
长尾地三宝鸟,学名Uratelornis chimaera,是一种属于佛法僧目和地三宝鸟科的鸟类。这种鸟类在形态上具有独特性,以长尾和长腿为特征。
【外形特征】
体长范围在34到47厘米之间,包括一条长达28.5厘米的尾巴。雄性长尾地三宝鸟具有沙色的头部和上体,并带有深褐色和黑色条纹。尾部大约有15到20条深褐色的横带,并且外侧三对尾羽的颜色为天蓝色。翼覆羽为天蓝色,主翼羽和次级飞羽有两道显眼的黑白相间条纹。眉毛颜色淡黄,耳朵部位呈棕色,并且脸颊上有一条白色的髭纹。其颈部和喉咙则被黑色线条装点,形成了一个白色区域。另外,其余的下体呈浅灰色、胸部几乎全为白色。虹膜颜色为棕色,喙为黑色,腿淡粉色到棕色,其中后趾特别短,长度约为13到17毫米。雌性个体通常比雄性小,胸部的黑白线条更为狭窄,尾巴也较短。幼鸟的上体呈淡棕色并附有黑色斑点,脸颊与眼周显得比成鸟颜色少,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黄色块,黑色胸部线条较窄,翅膀和尾部的蓝色羽毛也颜色较暗,尾巴比成鸟短。
【生活习性】
长尾地三宝鸟栖息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厚丛密的沙质地带上,主要在刺林和疏树林中活动。偏好生长着Didierea madagascariensis、Euphorbia stenoclada和Adansonia的刺丛生境环境。这种鸟偏好在地面觅食,用喙探索落叶和树枝下的洞穴来寻找小型动物,并且它们的掘地觅食能力十分强。虽然它们在飞行方面表现平庸,但是偶尔能够用闪躲技巧在空中捕捉蝴蝶。这一天性决定了长尾地三宝鸟的活动时间从黄昏至夜晚,以及在白昼中持续活跃。
【鸣叫特征】
长尾地三宝鸟的领地叫声平稳,声音低沉柔和,由一系列的“tuk”音组成,有时可传至200米远。这种声音通常由雄鸟在清晨发出并持续约一个小时。此外,这种声音也可以在白天或夜间听见,尤其是05:30至06:15和18:40至19:15这两个时段。雌鸟和雄鸟中的任意一方可能会发出一系列咯咯声或突然的“too-tuc too-tuc too-tuc...”声,这些声音用于短距离内的配偶交流,通常延续时间在10到40秒之间。此外,这些呼叫往往以高音调的声音或者翻动翅膀的尖锐声结束,可能伴随着拍打翼尖或某种鞭甩动作。
【繁殖习性】
长尾地三宝鸟繁殖时节在10月至12月,这是一种一夫一妻制关系,每对每年挖掘1至6个巢穴,且每个巢穴间隔大约50米,但往往只有一个会被使用。它们挖掘的巢穴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沙坑,长度在80厘米至120厘米左右,直径8厘米,而巢室的终极直径为20厘米,并用枯木和其他植物覆盖。另外,每一巢穴每年能产出2至4枚白色蛋,大小约为28毫米(长)× 25毫米(宽)。卵孵化所需的天数以及幼鸟离开巢后的养育期目前尚无具体数据,但在离巢24天至26天后,小鸟能够独立生活。若第一种巢穴遭到破坏,它们可能会重返旧巢,不过,具体情况无法给出具体数值。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长尾地三宝鸟列为易危物种。
【地理分布】
长尾地三宝鸟分布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沿海至内陆,地理面积约为10,500平方公里,北边界限在Mangoky河,向南延伸到Fiherenana河,而它的东方边界则是内陆山丘,同时它的西边界是海岸线。该物种对于轻度干扰情况可以表现为中性或可承受,例如由游荡牛群造成的生境变化会使得鸟群在临近人类生活的区域也存在,但对于附近有道路产生的干扰影响则通常是一个负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