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an Slaty Thrush
English name:Andean Slaty Thrush
Scientific name:Turdus nigriceps
【地理分布】
安第斯灰鸫(学名:Turdus nigriceps,英文名:Andean Slaty Thrush)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其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多个国家的山地森林,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这种鸫鸟栖息于海拔500米至2700米的区域,其中1000米至2100米之间尤为常见。
【外形特征】
成年安第斯灰鸫雄鸟呈现中等灰色,头较暗,喉部淡,腹部至臀部为白色,带有黑色细纹,眼环、喙和腿为黄色,而雌鸟则整体呈绿色棕色,喉部标记不如雄鸟显著。幼鸟类似于雌鸟,但上体有橙色斑点和条纹,下体从橙色变为橙红色,伴有深色鳞状图案。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安第斯灰鸫发出一系列短促高音的鸣叫声,间或伴随着长时间的停顿。其鸣声类型包括音调高、粗犷的“tji tjihe tjie tjihe”、“swidrielipik tillie”、短促的“tick tick tick”、“tsok”和悦耳的“pilic”。此外,“seeee”和特有的尖锐、清脆的“tchee-eh”或“tcheeEElu”也是其鸣叫声的常见表现。
【生活习性】
该鸟常栖息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山地森林树冠和边缘地带,包括次生林和桉树种植园,通常沿着溪流在茂密的灌木丛和林地中活动。有时会到访桤木附近。这种鸫鸟喜欢在500到2700米海拔范围内的各生境中觅食和筑巢,特别偏好1000到2100米的高度。
【繁殖习性】
安第斯灰鸫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在秘鲁为11月至2月,有时此期间稍早一些;在玻利维亚为12月至2月;而在阿根廷为10月至12月,雏鸟则在次年1月至2月间可见。鸟巢通常建于地面之上3.6米处,每窝产出2至4枚蓝色并带有棕色斑点的蛋,平均每窝有2.8枚蛋。蛋的平均尺寸为26.9毫米×19.6毫米,单个蛋重约5.3克。孵化需要12.5天,雏鸟在孵化后的13天内发育成熟。
【外型辨识】
安第斯灰鸫与黑铁匠鸫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分布区域和颜色模式。这种鸫鸟曾在历史上被划分为黑铁匠鸫的同一物种,统一称为“灰鸫”。然而,现代分类学研究表明,它们应当被视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单,安第斯灰鸫被列为“无危”物种。然而,其分布范围内的部分地点常见而另一些地方则少见,特别是在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厄瓜多尔西南部,由于长期的大规模森林砍伐,其保护状况正在引起关注,当地将其视为近危物种。这类情况的出现反映了该物种面临的某些特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