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urdidae > Turdus > Naumann's Thrush
Naumann's Thrush

Naumann's Thrush

English name:Naumann's Thrush

Scientific name:Turdus naumanni

【简介】
红尾斑鸫(学名:Turdus naumanni),又称红尾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主色调为棕褐色,下体白色,胸部有一圈红棕色斑纹,并在两胁有红棕色点斑,眼上则具清晰的白色眉纹。

【外形特征】
成年红尾斑鸫长约23-25厘米,体重在63-81克之间。雄鸟上体呈淡橄榄灰色,有清晰的淡红褐色眉纹,淡红褐色肩羽及中上翼覆羽和尾羽。胸部至腹部为橙红褐色,具狭窄的暗色斑点组成的颊纹,下胸至腹部布有白色鳞状斑。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翅膀无红褐色,尾色更偏褐色,喉部多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斑纹。幼鸟类似成鸟,但背部及肩羽有较明显的淡褐色条纹,且下体有更多黑色斑点。

【鸣叫特征】
红尾斑鸫发出一种包含短促乐句的鸣唱,每乐句间隔几秒,从微弱的哨音逐渐演变为粗糙的颤音,这种叫声与白眉歌鸫有相似之处。其报警声则类似“swer-swer-swer”,起飞时会发出薄而嘶哑的“zeep”声,以及用于同伴交流的“que-que-que”声。

【生活习性】
红尾斑鸫繁殖期为5月至6月,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栖息于稀疏的北方针叶林及灌木丛中。迁徙期间会出现在低地泛洪平原的栖息地,如橡树林和麦茬地。该物种在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越冬,食性广泛,包括昆虫、其幼虫和浆果。

【繁殖习性】
红尾班鸫春季返回繁殖地的时间为4月至6月初。每个巢均为碗状,内部整洁,外部粗糙,每窝产卵3-5枚,淡蓝色,表面散有淡褐色细斑,平均卵径为27.8×20.6毫米。

【外型辨识】
与斑鸫相比,红尾斑鸫背部和头部呈灰褐色并带锈色,下体为白色,颊部、胸部、腰部为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有明显的红棕色点斑。其鸣声不同于斑鸫的简单笛音或哨音。

【物种区别】
与斑鸫相比,红尾斑鸫背部和头部呈灰褐色并带锈色,下体为白色,颊部、胸部、腰部为红棕色,两胁和臀部具有明显的红棕色点斑。其鸣声不同于斑鸫的简单笛音或哨音。

【保护状况】
红尾斑鸫在IUCN红色名录上的分类为LC(无危)。此次中文名的更改是在2022年“中国鸟类名录”10.0版本中,为使分类更加明确而进行的更新。红尾斑鸫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红尾斑鸫繁殖区域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欧洲和亚洲中部地区,以及中国东北部。越冬区域覆盖中国华北、中东部、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