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sided Thrush
English name:Grey-sided Thrush
Scientific name:Turdus feae
【简介】
褐头鸫(Turdus feae),俗名为费氏穿草鸫或灰胁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中等体型的褐色鸟类。该鸟类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并越冬在中国境内的印度、缅甸和泰国等地。在中国,褐头鸫被列为易危物种。
【外形特征】
上体呈橄榄棕色,下体显现淡灰白色。雄性喉部两侧、胸及两侧为暗石板灰色,有白色眉毛,虹膜为暗褐色,嘴为暗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为黄褐色。雌鸟头、面部有斑点,喉部及体温胸中央为白色,胸侧带有棕色边缘。幼鸟的面部有淡色条纹,翼覆羽尖端淡色,胸部有点状棕色带。
【生活习性】
褐头鸫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夏天偏好阴暗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栖息于树梢和灌丛中。它们特别喜欢在山溪和树丛周围行动,并偶尔与白眉鸫活动在同一区域。
【鸣叫特征】
褐头鸫在繁殖季节主要活动于河北和北京地区,雄鸟为了求偶会站在树林上的树枝上鸣叫。
【繁殖习性】
该鸟在5月至9月初约10-12天时间营建一个十分隐蔽的碗状巢,巢料选项包括枯草根和苔藓,巢高约1米左右。每窝产出4个左右的淡鸭蛋蓝绿卵,其上覆着白色小斑点。卵期大约为14天。巢育幼鸟12-14天后,幼鸟即可离巢觅食。
【外型辨识】
褐头鸫上体呈橄榄棕色,下体显现淡灰白色,有鲜明的白色眉纹以及眼下的白色斑块。雄性喉部两侧、胸及两侧为暗石板灰色,雌鸟头、面部有斑点,喉部及体温胸中央为白色。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褐头鸫在2021年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保护(2021.02.05),此外,它还被列入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野鸟贸易、木材采集、烧荒和农业扩展等均对褐头鸫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导致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或破碎。
【地理分布】
在中国东北部和印度、缅甸、泰国等地都有褐头鸫的分布。在2022年,该物种在江津和安徽省通过红外相机捕捉到了生活影像,这些发现旨在提升对褐头鸫的认知与研究。为了保护这一易危物种,中国几个保护区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白花山自然保护区已有褐头鸫的存在记录,部分越冬地如缅甸的纳豆洞国家公园和老挝的岗卡章国家公园也实施了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