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urdidae > Turdus > Dusky Thrush
Dusky Thrush

Dusky Thrush

English name:Dusky Thrush

Scientific name:Turdus eunomus

【简介】
斑鸫(学名:Turdus eunomus),又称穿草鸡、窜儿鸡、红麦鸫、斑点鸫、傻画眉,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这一物种以其显著的黑白斑纹而广为人知,主要栖息于西伯利亚及周边地区的泰加林和桦树林等多种类型的森林环境中,在迁徙季节则迁徙到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地越冬。

【外形特征】
斑鸫体长约为23-25厘米,体重约55-106克。雄性斑鸫脸颊呈黑色,对面部的白色构成鲜明对比,背部为橄榄褐色,并带有黑色点斑。双翼部分呈棕色。雌性斑鸫的羽毛色调稍显暗淡,头背部呈现褐色,背部则带有棕色,胸前黑色斑纹不如雄性显著,而幼鸟的斑纹更为稀疏。

【生活习性】
它们性情活泼,尤其在寻找食物时于地面间跳跃。斑鸫食谱丰富,主要包括昆虫如蚊子、甲壳虫和蜘蛛,鳞翅目幼虫、蚯蚓,以及果实等,展示了其广泛的饮食习性。它们在非繁殖期和迁徙期间会结成小群体,并存在强烈的迁徙性,在冬季迁移到更温暖的地区栖息。

【鸣叫特征】
未提及相关内容。

【繁殖习性】
斑鸫的繁殖期通常从5月至8月,雌鸟会在巢内培育4-7枚卵,每枚卵呈淡蓝绿色,沾有褐色斑点。它们倾向于在树干的平枝上或树桩、地面上筑造杯形巢穴,巢的材料包括细枝、枯草、草叶和苔藓等,内部则额外涂抹泥土。

【外型辨识】
未提及相关内容。

【物种区别】
这种鸟类在外观上与红尾的区别在于,红尾背部和头部是灰褐色带有棕色,而斑鸫的颜色更为深沉,下体表现出白色与黑色斑点间的平衡分布。但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比斑鸫与其他种类鸟的差异,并非直接描述斑鸫本身。

【保护状况】
斑鸫在1947年前常成为狩猎的对象,每年有多达500万只被捕捉。尽管如此,目前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为无危(LC)级别,显示出其种群数量足够稳定,但仍然是受中国国家保护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对象。

【地理分布】
斑鸫是喜寒性候鸟,在冬季南迁。繁殖结对后单独居住,在泰加林及桦树林等寒地树林中营巢。而非繁殖期间,它们转入在杨、桦、松和各类次生杂木林内,以及林缘、农作物地带、果园或镇上附近作为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