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throated Thrush
English name:Black-throated Thrush
Scientific name:Turdus atrogularis
【简介】
黑喉鸫(学名:Turdus atrogularis),属于雀形目鸫科。该物种曾一度被视为赤颈鸫的亚种,但目前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全球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西区至西伯利亚中北部及蒙古西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
黑喉鸫体长约24到27厘米,重约54到110克。雄性黑喉鸫拥有一个漆黑的面部、喉咙和胸部,覆盖在暗灰色的背上;尾羽黑色,下体白色且有宽阔但不明显的条纹,喙是深色带黄色的下颌,腿则是红棕色。雌性体羽颜色偏暗,脸部更应为棕色;喉咙和胸部带有白色羽尖,两胁带有细小的黑色条纹。幼鸟身体为棕色,背部具有浅褐色条纹和斑点,下体淡色,而喉咙与腹部更淡,面部偏暗色且胸部密集分布黑斑,两胁处斑点较少。
【鸣叫特征】
黑喉鸫的鸣叫由许多缓慢、悠扬的音域组成,并包含有‘chip-chip-chip...chi-chi-chi-chi...cherr-vóó, cherr-véé, chet-chet-chet…’等组成的旋律。叫声包括尖锐的‘seet’声,高频率的‘qui-kwea’用于联系动物,以及一个在警报时喉咙发出的‘which-which-which’等。
【生活习性】
黑喉鸫繁殖于各种类型的生境中,包括针叶林、干燥疏林地、落叶松林、柳树林、杨树林、白桦林等,海拔最高可达2200米。到了冬季,它们会栖息于从低地到4200米的开阔地带,例如草地灌木坡地、森林边缘、柳树林、田野、花园、果园、牧场及耕作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为五月到七月,每窝产卵4至7枚大小为27.4至30.6毫米(长)×20.4到23毫米(宽)的蓝绿色蛋壳,上面散布着浅色斑点。产卵后,孵化期平均为11至12天;雏鸟在大约11至13天内发育成熟。
【外型辨识】
对于希望进一步研究或学习关于黑喉鸫的专业读者,还可以参考原始文献和数据来源,如Dement'ev and Glanckov (1954), Vaurie (1959), Cramp (1988),以及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等人的著作。这些资料不仅为科学阅读者提供了分类的深入讨论,还提供了有关物种形态不同观点的历史细节,是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保护状况】
黑喉鸫目前被IUCN列为LC(无危)等级,表示其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
【地理分布】
全球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西区至西伯利亚中北部及蒙古西北部地区。这些鸟最为显著的形状特征在于雄性拥有一个独特的黑色咽喉和胸部,这使得它们容易与赤颈鸫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