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ern Black-throated Trogon
English name:Northern Black-throated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tenellus
【简介】
中美黑喉咬鹃(学名:Trogon tenellus),又名Northern Black-throated Trogon,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一种鸟类。这类鸟分布在从洪都拉斯东南部到哥伦比亚西北部的低地森林区域。
【外形特征】
中美黑喉咬鹃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约23.5至26厘米。雄鸟的面部为黑色,上半身呈金属绿色,有淡蓝色的眼环,胸腹部为U形绿色并被一条白色的带子隔开,下面为黄色,尾巴下侧黑白相间,尾尖是较大的白色部分。雌鸟的头部和背部颜色为棕色,毛色较为柔和,不同于雄鸟的明亮色调,尾上覆羽通常为红褐色,具特有的淡黄色喙。
【生活习性】
中美黑喉咬鹃栖息在湿润的森林中,常常在林下层或中层活动。它们的食谱主要由水果和昆虫组成,有时会跟随中央美洲松鼠猴,捕食被猴子驱赶出来的昆虫。在巴拿马,它们尤其偏爱无花果树,表明植物果实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鸣叫特征】
它们的典型鸣歌声是低沉又柔和的音符,通常为两到三个音符一组,有时会达到六个音符,发音通常是“cow cow”或“cow cow cow”,声音丰富,带有一定的哨子的声音特质。
【外型辨识】
中美黑喉咬鹃的雄鸟与斑尾美洲咬鹃在头部和胸部颜色、眼环颜色等方面存在不同。雄鸟面部为黑色,上半身呈金属绿色,有淡蓝色的眼环;而斑尾美洲咬鹃通常头部和胸部颜色为钴蓝色,眼环颜色为黄色。中美黑喉咬鹃的雌鸟头部和背部的棕色与斑尾美洲咬鹃显著不同,且在下腹部的不同条纹图案和眼环颜色上的差异也是辨识的重要特征。
【保护状况】
中美黑喉咬鹃目前被IUCN认为是无明确保护状况的生物。
【地理分布】
这类鸟的分布范围广泛,从洪都拉斯东南部至哥伦比亚西北部。在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北部,主要出现在400米以下的低海拔森林;在哥斯达黎加,它们同样活跃于成熟次生林和可可种植园;而在巴拿马,则是0至800米范围内的中低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