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ian Black-throated Trogon
English name:Amazonian Black-throated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rufus
【简介】
亚马逊黑喉咬鹃(学名:Trogon rufus),是一种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低地森林,范围从哥伦比亚东南部延伸到委内瑞拉南部和东部,再经由圭亚那、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东部,最终覆盖至巴西北部、西部及中部。
【外形特征】
亚马逊黑喉咬鹃体长约为23-24厘米,体重约54-57克。该物种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型特征。雄鸟的头部、上胸和背部均为绿色,面部和喉咙为黑色,腹部则呈金黄色。雌鸟相应部位则为棕色,上尾羽红褐色,腹部呈黄色。幼鸟的外形与成鸟相似,但色彩较暗淡,且年轻雄鸟的喉咙、胸部和翼覆羽为棕色。
该鸟种拥有典型的白色带黑色条纹的下尾羽、黄色喙以及灰黑色与白色交织的翼覆羽。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声为连续“krrrrrr”的声音,此外,它的典型歌曲是一系列清晰的哨声,“cuh cuh cuh cuh”。
【生活习性】
亚马逊黑喉咬鹃主要生活在潮湿热带森林的较低层区域,偏好阴暗环境。它们一般直立不动地停留在树枝上。食性包括大量的昆虫和一些果实,常在飞行中捕食昆虫。该类咬鹃是所在区域中最擅长捕捉昆虫的物种之一。
当被其他捕食者如浣熊惊扰,黑喉咬鹃会利用惊飞的昆虫作为猎物。
【繁殖习性】
它们在距离地面1-6米处的浅洞穴中筑巢。巢穴一般未经衬垫,每窝产两枚白色卵。
【外型辨识】
鉴别亚马逊黑喉咬鹃及其相关种类,如绿背美洲咬鹃、紫头美洲咬鹃和亚马逊咬鹃,可以通过识别特征如腹部颜色、冠羽颜色、尾下覆羽图案、眼环颜色及鸣声等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亚马逊黑喉咬鹃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低地森林,范围从哥伦比亚东南部延伸到委内瑞拉南部和东部,再经由圭亚那、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东部,最终覆盖至巴西北部、西部及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