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 Trogon
English name:Mountain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mexicanus
【简介】
高山美洲咬鹃,学名为Trogon mexicanus,别名墨西哥咬鹃,英文名Mountain Trogon。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体长约29-31厘米,体重约69克。其橙红色眼圈和黄色喙十分显著,头顶、颈背、上体和胸部呈绿色,腹部鲜红色,胸部有一条白色横带,翅膀上有斑点,尾上部为绿蓝色,末端黑色,下部则为黑色带宽白尖。雌鸟上喙颜色较深,有断续的白色眼环,头部、胸部和上体偏棕色,翼板呈浅褐色,胸带为白色,下方胸部淡棕色,腹部红色,尾下覆羽同色,不过下尾部有黑白相间的外网,内网则为黑色带宽白尖。幼鸟羽毛与雌鸟相似,但带有淡黄色斑点,眼周有裸露的黄色皮肤环,腹部淡黄色。
【生活习性】
高山美洲咬鹃以昆虫和小型果实为主食,捕食方式是通过飞行捕捉或摘取。它们会在腐朽木头中的空腔内挖掘巢穴,通常高度在地面以上4英尺左右,有时可达12英尺。雌鸟每隔一天产下一枚白色蛋,夫妻共同孵化,但雌鸟承担更多的孵化任务,孵化期为19天。
【鸣叫特征】
该鸟鸣叫声为3-15个双音哨声组成,标注为'kyow-kyow kyow-kyow kyow-kyow',有时则由较轻的'hu-hu-hu-hu-hu-hu-huhuhuhu'组成。其叫声还常伴有咕哝和嘁嘁喳喳的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它们会在腐朽木头中的空腔内挖掘巢穴,通常高度在地面以上4英尺左右,有时可达12英尺。雌鸟每隔一天产下一枚白色蛋,夫妻共同孵化,但雌鸟承担更多的孵化任务,孵化期为19天。
【外型辨识】
与优雅美洲咬鹃相似,但上尾绿色,而下尾的图案不同,翼板稍暗,雌鸟无眼后白纹。与较小的白领美洲咬鹃相比,前者主要活动于较高的海拔,且尾下部的条纹更加密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的版本3.1,山脉咬鹃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具体可见于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萨尔瓦多。栖息于山地森林的中上层,有时能在较低海拔地区发现。这些鸟类能够适应某些轻微的人类土地开发环境,比如带有适宜遮荫树木(例如橡树)的咖啡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