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TROGONIFORMES > Trogonidae > Trogon > Black-tailed Trogon
Black-tailed Trogon

Black-tailed Trogon

English name:Black-tailed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melanurus

【简介】
黑尾美洲咬鹃(Trogon melanurus)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到南美洲。它们生活在潮湿的低地森林、次生林地以及高原至红树林地区。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28至30厘米,体重52至122克。雄鸟具有红色眼环和黄喙,黑色的面部与喉,头顶、颈部、背部及胸部为绿色,红腹与一条白色胸带形成鲜明对比;其尾羽上部为深蓝色,下部则为暗灰色。雌鸟喙部上部灰暗,头部到背部色彩深灰色,下腹部红色延伸至尾下覆羽。T. m. macroura亚种和T. m. eumorphus亚种在翼部特征上有异:前者翼部斑纹更为明显且尾部上部蓝绿色更突出;后者翼部较暗,尾部更大且白色胸带更窄。

【鸣叫特征】
这种咬鹃的叫声深沉、缓慢,通常重复发出“coop”声。它还能发出类似‘kwo-kwo-kwo...’连续46个音符,每两秒一个,以及一种类似冒泡的咕噜颤音。

【生活习性】
黑尾美洲咬鹃生活在潮湿的低地森林、次生林地,高原至红树林均有分布。繁殖期间,它们一般选择低地和山麓森林筑巢,在巴拿马热带雨林广泛发现。在巴拿马北部繁殖期为3月,在哥伦比亚西北部为1月至5月,在法属圭亚那为7月至10月。

【繁殖习性】
黑尾美洲咬鹃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每窝产卵2至3枚,接近白色。

【外型辨识】
这种咬鹃与灰尾美洲咬鹃相似,但红喙和雄鸟的白色胸带是一大区别。此外,翼部斑纹和尾部颜色的微小差异可以帮助区分不同亚种。

【物种区别】
这种咬鹃与灰尾美洲咬鹃类似,但可以通过红色眼环、黄喙以及不同亚种在翼部和尾部特征上的细微差异来区分它们。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黑尾美洲咬鹃被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见于巴拿马运河东部及委内瑞拉北部地区。此外,分布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苏里南、秘鲁以及巴西等地。在多个研究地点较为常见,在雨季可能会迁徙至安第斯山脉东侧的不同的森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