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TROGONIFORMES > Trogonidae > Trogon > White-tailed Trogon
White-tailed Trogon

White-tailed Trogon

English name:White-tailed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chionurus

【简介】
白尾美洲咬鹃(英文名:White-tailed Trogon,学名:Trogon chionurus)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特指美洲咬鹃属的一种鸟类。该种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一带,具体为从巴拿马西部至哥伦比亚西部和厄瓜多尔西部的热带雨林中。

【外形特征】
雄性白尾美洲咬鹃头部、颈部及上胸部呈深蓝色,带有金属光泽,背部及臀部呈现蓝紫色,腹部橙黄色,翅膀为黑色底配以白色边缘。雌性头部、胸部及背部为灰色,腹部橙黄色,翅膀颜色较暗,尾部下覆羽带有明显的白色斑点。

雄性与雌性白尾美洲咬鹃均具有淡蓝色的眼圈,喙色为蓝白色至接近白色。

【鸣叫特征】
白尾美洲咬鹃的鸣叫声由大约16个快速发出的'kyoh'或'cow'音节构成,声音逐渐加强,偶尔也可能发出低沉的咕噜声或单独的'chuck'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湿润热带及亚热带森林、次生林、河岸林以及森林边缘等。在食物方面,白尾美洲咬鹃主要以果实、浆果和昆虫为食。在野外,它们多单独活动或成对出现,活动范围广泛。

【繁殖习性】
白尾美洲咬鹃筑巢时多选择天然树洞,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利用朽木或挖入树干内部的白蚁窝为巢穴。该种繁殖时产卵2枚,每个卵尺寸约为28.1毫米(长)x 22.5毫米(宽),重8.5克。孵化期约为2至3周,幼雏羽毛于2至3.5周内长成。

【外型辨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白尾美洲咬鹃的保护等级列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