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TROGONIFORMES > Trogonidae > Trogon > Gartered Trogon
Gartered Trogon

Gartered Trogon

English name:Gartered Trogon

Scientific name:Trogon caligatus

【简介】
斑尾美洲咬鹃(学名:Trogon caligatus),是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西北部,包括墨西哥、整个中美洲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

【外形特征】
该鸟长23至25厘米,重38至57克,展现出明显的雌雄异型特征。雄鸟头部、颈项及上胸部为蓝紫色,面部和喉部为黑色,胸前有一条狭窄的白色带,下腹部鲜黄色;背部呈现金属绿色,翼板有隐约的黑白相间虫蚀状斑纹,初级飞羽为深色,外边缘为白色。尾巴短小,上方为蓝紫色并带有黑色尖端,下方有精细的黑白色条纹和宽白边形成三道带。

雌鸟则头部、脸部、上胸和背部为灰色,眼环不完整,腹部颜色较暗淡,尾下覆羽图案与雄鸟不同。

【生活习性】
斑尾美洲咬鹃栖息于半开放景观,比如森林边缘、开阔地、次生林、林带森林,以及遮荫咖啡和可可种植园。偶尔它也会进入密集的常绿森林和雨林。其饮食包括果实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相对于其他咬鹃属鸟类,斑尾美洲咬鹃倾向于食用水果,但也会捕食多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它有时会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主要由一系列快速下滑音符组成,声音为"kyu-kyu-kyu-kyu-kyu-kyu",没有明显的加速,音调高于灰尾美洲咬鹃,但相类似于棕鸺鹠的叫声。此外,斑尾美洲咬鹃还有滚动的叽喳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墨西哥北部的繁殖季节为3月至6月,萨尔瓦多则为5月至7月,哥斯达黎加为2月至6月。该物种在大型树栖黄蜂巢、蚂蚁巢或白蚁巢中筑巢,或在腐朽树干的洞穴中筑巢。每窝产卵数量为2到3枚。

【外型辨识】
根据IUCN标准,斑尾美洲咬鹃的保护状况为NE(未予评估)。

【物种区别】
斑尾美洲咬鹃与纹肩黑唐纳雀通过头部颜色和叫声区别。与紫头美洲咬鹃的识别主要基于分布和声音的不同。

【地理分布】
该鸟类分布于中美洲东部至南美西北部,具体包括墨西哥东部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

在21世纪初之前,斑尾美洲咬鹃和亚马逊咬鹃曾被视为紫头美洲咬鹃的亚种。现在,斑尾美洲咬鹃被认为是独立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