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roglodytidae > Troglodytes > Tepui Wren

Tepui Wren

English name:Tepui Wren

Scientific name:Troglodytes rufulus

【概述】
淡红鹪鹩,学名Troglodytes rufulus,是雀形目鹪鹩科下的小型鸣禽。这种小鸟栖息于南美洲的tepui山森林中。它们以红棕色的上体和青灰色的下体为显著特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外形特征】
淡红鹪鹩体长11.5至12厘米,重量在13至18克之间。其头部、颈部、背部和尾部为红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带有棕色和浅黄色鳞状斑纹,尾羽上有明显黑斑。虹膜呈现棕色,腿为黑褐色。嘴尖长弯曲,鼻孔裸露或覆盖有鼻膜,脚趾和爪子发达,适合攀爬。

【生活习性】
这种小鸟栖息于湿润森林、森林边缘和灌木地带,在1000至2800米的海拔区间内活动,尤以1600至2400米最为常见。它们通常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中觅食,以昆虫为主食。

【鸣叫特征】
淡红鹪鹩的叫声呈现出一系列高音清亮的哨声,打破了一般的静态环境,有时连贯或是断续,具有独特的金属质感。

【繁殖习性】
淡红鹪鹩的繁殖期通常在4月下旬至9月间。每年可能会进行两次繁殖活动。巢穴通常建于树洞、岩洞或建筑物的缝隙内,材料包括树枝、草叶和苔藓等。雌鸟每次会产下约两到三枚卵,孵化期约为12天,父母共同照顾幼鸟直到其15至17天后出巢独立。

【外型辨识】
淡红鹪鹩与处在相同地区分布的笛声鹪鹩,最大的视觉区别在于淡红鹪鹩的更浓烈的红棕色上体及明显的灰白色眉线。

【保护状况】
淡红鹪鹩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确保了在分类上的稳定性。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东部和南部、圭亚那西部,以及巴西北部的tepuis地区。不同亚种根据区域范围有所区分,包含多个亚种,覆盖了哥伦比亚至乌拉圭的大部分生态区域。其广泛的分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