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Tringa > Lesser Yellowlegs
Lesser Yellowlegs

Lesser Yellowlegs

English name:Lesser Yellowlegs

Scientific name:Tringa flavipes

【简介】
小黄脚鹬(学名:Tringa flavipes)是一种中型涉禽,隶属于鸻形目丘鹬科鹬属。繁殖行为发生于从阿拉斯加到魁北克的北极森林带,在冬季则迁徙到如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及美国南部等地。

【外形特征】
小黄脚鹬的体长约为23到25厘米,翼展可达59到64厘米,平均体重在67到94克之间。繁殖季节时,上身呈现出复杂的灰褐、黑、白相间的斑驳色彩,下身为白色,胸前具有棕色条纹。进入非繁殖季节,上身转为均匀的灰褐色,胸前则带有淡灰色条纹。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亮黄色的长腿,相比大黄脚鹬,小黄脚鹬的喙短且直,顶多相当于头部长度并且颜色较深。

【生活习性】
小黄脚鹬主要栖息于市区附近的湿地、沼泽地以及池塘边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带。特别倾向于浅水面活动,在泥滩和浅水池中行走,并使用喙拨动水面寻找食物。以昆虫、小鱼、甲壳类、水生蠕虫、螺类、蜘蛛和种子为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未提及该物种的鸣叫声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小黄脚鹬巢筑于干燥的苔藓层中的地面凹处,通常一窝可产下四枚卵。这些卵会呈现出浅色的色泽并带有棕色斑点,尺寸大约为42毫米×29毫米。孵化期约为22到23天。雌雄双亲共同承担孵化任务。雏鸟具有早熟特性,在出生几小时后离巢范围进行觅食活动,并在约23至31天期间发展出飞行能力。

【外型辨识】
小黄脚鹬与体型较大、叫声更加响亮的大黄脚鹬同属一种鸟类,但体型更小且叫声更为柔和。实际上,小黄脚鹬与斑翅鹬更为亲密,在体型、喙长和叫声上的特征上类似。

【物种区别】
小黄脚鹬与大黄脚鹬的体型、喙长以及叫声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相对容易辨认。小黄脚鹬在体型上较小且叫声柔和,而大黄脚鹬体型较大且叫声更响亮。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小黄脚鹬目前处于无危状态,但部分区域种群数量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在苏里南,其越冬种群数量自2002-2003年到2012年间降至最低水平,其他特定地区的数量也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
小黄脚鹬繁殖期一般栖息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的北极森林地带;在过冬期间,则主要分散在墨西哥、美国南部及南美洲。偶尔也会在亚洲(如日本)、欧洲(如冰岛)、大洋洲(如新西兰及澳大利亚)、非洲有所见。在中国,仅偶尔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香港记录到小黄脚鹬的活动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