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ted Redshank
English name:Spotted Redshank
Scientific name:Tringa erythropus
【简介】
鹤鹬(英文名:Spotted Redshank,学名:Tringa erythropus),隶属鸻形目、丘鹬科、鹬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鹤鹬繁殖期羽毛主要为黑色,散布白色斑点。非繁殖期羽毛变得更淡更灰,与红脚鹬相似,但体型更大,灰色更深,并且红色腿和喙显著。它翼展为61-67厘米,体长29-31厘米,体重121-205克。幼鸟上体呈灰褐色,密集白色细斑,下体较为淡色,条纹显得细碎。成鸟每年在7至10月间更换羽毛;而幼鸟则从8月至次年2月部分换羽。
【生活习性】
鹤鹬主要栖息于北极低地至亚北极森林苔原,迁徙期间广泛分布于淡水或咸水湿地,如污水处理厂、灌溉稻田、咸水湖、盐沼,以及海岸边的泥滩等地。它们主要摄取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及两栖动物等,有时甚至在深水中游泳觅食。
【鸣叫特征】
鹤鹬飞行时背部可见白色椭圆形斑块,叫声尖锐类似燕鸥。
【繁殖习性】
繁殖期在5月中旬至6月末。一夫一妻的繁殖模式但无固定配对,可能涉及多配偶。繁殖巢建于植物丛中或苔藓覆盖的浅坑,且通常在一个草地、树木旁或石头附近,用植物和羽毛简单装修。每窝产卵4颗,卵为橄榄绿至浅绿色底配暗棕色和紫灰色斑点,尺寸47毫米×32.3毫米。孵化由雄鸟主要负责,幼鸟在28天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鹤鹬的成鸟与幼鸟在外形上有着明显区别:繁殖期羽毛为黑色散布白色斑点;非繁殖期羽毛变得更淡更灰,体型更大,红色腿和喙显著。幼鸟则有密集的白色细斑。
【物种区别】
鹤鹬主要通过其体型、颜色和腿部特征与红脚鹬区分,成鸟的体型更大,灰色更深,并且红色腿和喙是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鹤鹬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评估等级为无危(LC)。在中国,鹤鹬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气候变化可能在未来50年内对北极部分繁殖地造成影响。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欧、俄罗斯北部至楚科奇半岛。冬季则迁徙至西欧、非洲热带、中东、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的东南部和台湾等地。在中国,鹤鹬常见于新疆,迁徙时会经过东北、长江流域等地,且有部分会越冬于贵州、两广及海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