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Treron > Grey-cheeked Green Pigeon
Grey-cheeked Green Pigeon

Grey-cheeked Green Pigeon

English name:Grey-cheeked Green Pigeon

Scientific name:Treron griseicauda

【简介】
灰颊绿鸠,学名为*Treron griseicaud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这一物种的英文名是Grey-cheeked Green Pigeon。

【外形特征】
灰颊绿鸠体型较肥胖,具有显著特征是眼周一圈青绿色环,搭配着淡灰色的前额和厚实的白色喙,形状好似佩戴着护目镜。雄鸟背部和肩部是深紫红色,而雌鸟则没有这一特征。鳞状的胸部中央为绿色,且不同的亚种在外观上有些微差异。

【鸣叫特征】
灰颊绿鸠的鸣叫方式独特,包括一系列悠长的颤音咕咕声,还有较为均匀的咕咕声和一些特别的咯咯声。

【生活习性】
这一物种喜欢栖息在森林边缘、低地森林及海拔最高可达1000米的山脚地带。灰颊绿鸠通常成对活动,而在果实丰富的树上则常常形成大群。它们主要在树冠层活动,特别喜爱无花果,且在该树种上经常可见它们和鹦鹉、杜鹃雀一起觅食的景象。有时在丰果的树上可聚集上百只。

【繁殖习性】
在爪哇岛和巴厘岛,灰颊绿鸠的繁殖季节大约从1月至8月。筑巢时,它们用细树枝简单搭建巢穴,每窝通常产2枚白蛋。

【外型辨识】
灰颊绿鸠与雌性红颈部绿鸠和橙胸绿鸠容易混淆,核心区分方法为其顶部灰色区域延伸至眼部,同时眼周绿色环与亮黄绿色羽衬。

【保护状况】
灰颊绿鸠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颊绿鸠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的南方,覆盖了从低地至海拔1000米的区域。这一物种在爪哇和巴厘岛比较普遍,在华莱士区亦有广泛分布,但大多不在地处偏僻的桑吉赫岛上。

【物种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