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Treron > Large Green Pigeon
Large Green Pigeon

Large Green Pigeon

English name:Large Green Pigeon

Scientific name:Treron capellei

【简介】
大绿鸠(学名:Treron capellei),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鸟类。该种体型为绿鸠中最大的一种,雄鸟体形呈现出浓淡不同层次的橄榄绿色,并且胸部有橙色斑块,而雌鸟的颜色与雄鸟相似,但橙色斑块更淡小。

【外形特征】
大绿鸠的体长约为35-36厘米,体重在411-500克之间。它的瘦长身体覆盖着灰绿色羽毛,腹部颜色较浅,背部和翼覆羽颜色较深,中翼覆羽、大的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呈暗灰色,而初级飞羽则为黑灰色。翅膀闭合时,翅膀上有明亮的黄色条纹。胸部羽毛呈淡橙黄色,鸟类两胁有淡黄色尖端,长下尾覆羽呈深栗色,而眼周皮肤为淡黄至金黄色。嘴基部和鼻孔处略深为绿白色浅绿色,脚和腿为黄色。与雄性相比,雌鸟胸部更为偏黄,长下尾覆羽则为淡黄绿色。

【生活习性】
大绿鸠栖息在低地和山麓的森林中,可至海拔1300米。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和大巽他群岛的原始森林或次生森林。成群活动在小树下的果树林中,有时在夜里亦会移动,个体数量最多可达12只。主要以果实为食,尤其是无花果。白天活动,晚上偶尔移动觅食。

【鸣叫特征】
叫声特殊,复音节的本质是因为每个长长的哨音包含一种鼻音咆哮且模糊的质感。

【繁殖习性】
其具体的繁殖信息尚无公开的研究记录。

【保护状况】
由于大量低地森林的砍伐和无序扩张,大绿鸠的数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据IUCN评估,其保护状况为易危(VU),并且数量可能在15,000至30,000只之间。

【地理分布】
分布区涵盖马来半岛和大巽他群岛,包括加里曼丹岛(婆罗洲),部分地区可能已经近乎灭绝,在马来西亚的塔曼纳加拉国家公园和印尼的布基特巴里桑塞拉坦国家公园仍然存在少量个体。然而,婆罗洲岛和苏门答腊岛的森林破坏情况十分严重。

【简介】
绿皇鸠(学名:Ducula aenea)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鸠类鸟类,体长约为36-38厘米,体重508-600克。嘴较大,杂色较少。体色主要为鸽灰色并略带粉红色,尾下覆羽则为深棕红色,背部和肩部为闪亮的铜绿色或墨绿色,眼睛周围为红色。

【外形特征】
头部、颈部和下体为鸽灰色并略带粉葡萄红色;前额至脸颊浅灰色;背部、肩部、尾上覆羽以及翅上覆羽多为亮金属铜绿色或墨绿色;尾羽、背部及腰部缺少光泽,淡蓝度较高。

【生活习性】
它通常独自或成对活动,冬天则形成更大的群体。飞行能力很强,且善于攀爬,主要食性为榕果这类果实,但有时也会吃一些昆虫。

【鸣叫特征】
绿皇鸠的叫声特殊,复音节的本质是因为每个长长的哨音包含一种鼻音咆哮且模糊的质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4月至7月,巢位于树木顶端,形状简陋,没有铺垫物。一窝产卵一到两枚,卵的大小为41-51 x 31-37毫米,呈白色。

【保护状况】
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但IUCN评估其保护状况为无危(LC),意味着其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广泛。

【地理分布】
绿皇鸠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遍布孟加拉国、不丹、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