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ailed Green Pigeon
English name:Pin-tailed Green Pigeon
Scientific name:Treron apicauda
【简介】
针尾绿鸠,学名Treron apicaud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针尾绿鸠体型中等,成鸟体长约31-36厘米,体重185-255克。雄鸟显著特征为极长且尖锐的中央尾羽。全身呈黄绿色,腹部颜色比背部淡,翅膀覆羽、肩羽颜色较深。雄鸟胸部带有金黄色或粉金色光泽,雌鸟色泽相对较暗淡,腹部的颜色也更淡。
【生活习性】
针尾绿鸠栖息于山地森林或次生林中,最高可达1800米,偶尔低至平原地带约300米。为留鸟,有时根据食物供应情况进行局部迁徙。以水果和浆果为主要食物来源,能够整吞大型果实。飞行迅速且呈直线状,产生金属似的嗡嗡声。常成群觅食,群体大小通常为10至30只。
【鸣叫特征】
经常发出一系列富于变化的口哨音,音调均匀,常成对出现。叫声包括柔软的“ku-koo”声,之后是较高音的“huu”,声音重复且逐渐加快。
【繁殖习性】
针尾绿鸠繁殖季节一般为4月至6月,但东南亚地区全年都有繁殖活动。巢较为简陋,由细枝搭建,建造于竹林、树木或灌木中,距地面1.5至6米。每窝产2枚白色蛋,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针尾绿鸠非常长的尖尾与胸部的橙色斑点(仅雄鸟具有)是辨别这些物种的关键特征之一。此外,它们的尾羽和其他绿鸠有所区别,特指其中央一对尾羽特别延长并形成尖端。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物种(LC),属于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针尾绿鸠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中南半岛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包括印度北部至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针尾绿鸠亚种分化如下:
- **T. a. apicauda**: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至中国西南及缅甸南部。
- **T. a. laotinus**:分布在越老挝、越南北部及中国云南。
- **T. a. lowei**:分布于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及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