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fronted Green Pigeon
English name:Grey-fronted Green Pigeon
Scientific name:Treron affinis
【简介】
灰额绿鸠(学名:Treron affinis)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观和色彩而闻名。雄性灰额绿鸠具有深紫色的背羽和灰色蓝色头冠,而雌性则呈现橄榄绿色背部和局限的灰色头冠。
【外形特征】
灰额绿鸠长约27厘米,体型较小,尾部较短。其具有白色的前额,明显的灰色头冠,黄色绿色的眉毛和脸颊,淡黄色的喉咙,黄绿色的臀部和尾部以及鲜亮的黄绿色腹部。雄性呈紫红色肩部和绿黑相间的三级飞羽,还带有深绿黄色条纹,尾下覆羽为深栗色;雌性表现得更为均匀,背部呈深橄榄色,腹部和腿部上带有白色和暗绿色条纹,尾下覆羽为绿色横斑纹。幼鸟的外观与雌鸟相似,颜色更深沉,翼羽有圆形的浅黄色端尖,腹面淡黄色,初级飞羽外缘有明显的白色。
【鸣叫特征】
灰额绿鸠的鸣叫声独特,从一段上升音调开始,紧接着是高音波动和气泡样声音,非常特别,因啸声类似老旧收音机而得名。不同于一般鸽子叫声。
【生活习性】
灰额绿鸠栖息于原始与次生的常绿林和湿润落叶林区域,活动在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000米的范围。它们偏好食用果实、核果和浆果,偶尔也会寻找白蚁为食,特别喜欢无花果属和枣树属植物。觅食时会成群结队,一般群体大小从12只到更大不等,取决于食物资源和栖息场所的规模;并且会在盐矿沉积处逗留,享受食盐益处。
【繁殖习性】
这种鸟在树上搭建枝条巢,每次产卵数目为两颗白色蛋。
【外型辨识】
雄性灰额绿鸠由于显著的紫红色肩部、奶油棕色尾下覆羽、更明亮的棕色背部和绿色臀部,以及较为短小的喙、尾巴和跗骨,显著区别于斯里兰卡绿鸠。此外,叫声上的显著差异是重要识别特征。
【物种区别】
雄性灰额绿鸠由于显著的紫红色肩部、奶油棕色尾下覆羽、更明亮的棕色背部和绿色臀部,以及较为短小的喙、尾巴和跗骨,显著区别于斯里兰卡绿鸠。此外,叫声上的显著差异是重要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灰额绿鸠的重要度相对稳定,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额绿鸠的分布范围包括印度半岛,具体地从北部的马哈拉斯特拉邦到南部的喀拉拉邦和帕尔孔达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