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Tragopan > Satyr Tragopan
Satyr Tragopan

Satyr Tragopan

English name:Satyr Tragopan

Scientific name:Tragopan satyra

【简介】
红胸角雉(学名:Tragopan satyra)是鸡形目雉科角雉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等地。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雄鸟红色胸部以及蓝色的脸颊裸皮。

【外形特征】
##### 雄性特征
红胸角雉雄鸟体长约为70厘米,面部黑色,脸颊和下巴呈深蓝色,头部顶部和羽冠黑色,羽冠端部为红色。其背部和尾羽外表呈现灰褐色,并点缀有白色斑点,尤其是胸部红色区域。此外,两翼及尾羽的边缘为浅蓝色和皮黄色。

##### 雌性特征
雌性红胸角雉呈灰棕色至赤褐色,背部有横向白色条纹,翅膀红棕色,尾部具有红黄色调。雌鸟和雄鸟都有带蓝色的眼圈,并且眼睛周围皮肤为淡蓝色,头上的肉质角也为蓝色。幼鸟的外观与雌鸟相似,不同在于其体型更大,飞行能力更强,且会在捕食时显示出更多的变化。

【生活习性】
红胸角雉通常栖息在海拔2400至4300米的山区森林中,冬季可降至1800米处,偏好陡峭山坡和林中开阔地带。清晨和黄昏时鸟类常在此觅食。喜听外来干扰较小的环境,个性较为隐匿,奔跑迅速,亦能短距离飞行。主食是植物的根、叶芽、种子及球茎,亦会捕食昆虫与小型爬行动物以尽其营养需求。

【鸣叫特征】
红胸角雉主要依赖大径植株和地形特征来隐藏自身形态。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5月至6月,雄鸟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进行激烈竞争。红胸角雉倾向于在高度约3000米的森林中树上筑巢,巢浅,结构简陋。每窝通常可产卵2到6颗,卵颜色为淡黄色,表层散布有浅棕红色或黑色斑点。在人工饲养环境中,雌鸟的取食与繁殖习惯与野生状态下有所不同。

【外型辨识】
红胸角雉与同属其他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深红色胸部上含有白色圆点的羽毛,相较于同类物种更具独特性。背部、臀部和上翼覆盖羽毛的颜色是棕色而非鲜艳的红色。

【物种区别】
红胸角雉与同属其他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深红色胸部上含有白色圆点的羽毛,相较于同类物种更具独特性。背部、臀部和上翼覆盖羽毛的颜色是棕色而非鲜艳的红色。

【保护状况】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以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物种。尽管其所在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却仍然面临由于森林栖息地缩减及人类干扰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风险。

【地理分布】
红胸角雉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附近区域,包括印度北部的乌塔拉坎德邦等地区,以及当地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