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imidae > Toxostoma > Brown Thrasher
Brown Thrasher

Brown Thrasher

English name:Brown Thrasher

Scientific name:Toxostoma rufum

【简介】
褐弯嘴嘲鸫(学名:Toxostoma rufum),属于雀形目嘲鸫科弯嘴嘲鸫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成鸟体长23至30厘米,翼展范围为29至33厘米。

【外形特征】
成鸟的上体呈深红褐色,腹部和胸部呈白色并布满深色条纹,尾巴也呈红褐色,翼部有白带。雄鸟略大于雌鸟,成鸟体重约68克左右。它们具有明亮的黄色眼睛及适应其地面觅食行为的长喙特征。

【鸣叫特征】
褐弯嘴嘲鸫具有多变的鸣叫声,由一连串相互衔接的乐句构成,通常乐句会被重复,其叫声多种多样,能够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展现出多样性。

【生活习性】
褐弯嘴嘲鸫栖息于灌木丛、森林边缘、草地和部分农业地带,偏好有密集植被的地方。主要在地面上觅食,饮食由昆虫、浆果、种子和偶尔捕食的小型脊椎动物构成。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夏季以果实和浆果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春季开始,筑巢位置多在低矮的树或灌木丛中有时甚至在地面上,通常每窝会产生3至5枚卵。孵化期为11至13天,幼鸟在出生后9至13天离巢,每年通常可以抚养2至3窝。

【外型辨识】
辨识时可以通过上体颜色更深、头部较灰、喙长且向下弯曲,以及明显的黄色到橙黄色的眼睛,与长弯嘴嘲鸫区分。此外,翼下覆羽较明显有暗色斑点的特性,也能成为辨识其与近亲不同的标志。

【物种区别】
褐弯嘴嘲鸫的独特鸣叫声也是区分该物种的重要依据。

【保护状况】
目前褐弯嘴嘲鸫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在北美东部和中部栖息,从加拿大南部到美国东南部均有分布。部分个体在冬季可能会迁徙至墨西哥。此物种被命名为佐治亚州的州鸟,同时是佐治亚鹰队在2011年搬到温尼伯后至今使用的代表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