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imidae > Toxostoma > Bendire's Thrasher
Bendire's Thrasher

Bendire's Thrasher

English name:Bendire's Thrasher

Scientific name:Toxostoma bendirei

【简介】
本氏弯嘴嘲鸫(学名:Toxostoma bendirei),俗称“Bendire's Thrasher”,属于雀形目嘲鸫科弯嘴嘲鸫属。该鸟类主要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及墨西哥西北部的沙漠和干草原地带,栖息环境以稀疏沙漠为主。这种鸟类是在1872年由Charles E. Bendire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附近的Camp Lowell首次采集并描述的。其最初被误认为是弯嘴嘲鸫的雌鸟。

【外形特征】
本氏弯嘴嘲鸫的体长约23至28厘米,体重约60克。鸟类整体呈灰褐色至橄榄棕色,随着下体颜色较浅,并带有模糊的暗色条纹。它们的喙尖向上弯曲,基部通常呈淡色,眼睛为鲜黄色至橙黄色。鸟类的尾羽呈暗色,仅有外侧尾羽尖端有小白点,而翼下覆羽则呈暖橙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以地面为主觅食,它们会挖掘土壤寻找昆虫,并偶尔从植被中摘食昆虫和少量果实。当遇到寒冷的季节时,本氏弯嘴嘲鸫会迁徙到较低的纬度地区。

【鸣叫特征】
其主要叫声尖锐,类似于“chek”声,有时也能模仿其他鸟类的歌声。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间,本氏弯嘴嘲鸫会在仙人掌或其他带刺的灌木中筑巢。其巢呈杯状,由枝条构成,内部铺垫草茎和根须构成。每窝通常产卵3-4枚,卵为淡绿色至蓝色,表面饰有棕色和紫色斑点。

【外型辨识】
本氏弯嘴嘲鸫与弯嘴嘲鸫、高山弯嘴嘲鸫及灰嘲鸫等物种极为相似,但在喙部形状和色泽、尾部标志以及胸部线条方面有所区别,本氏弯嘴嘲鸫的喙较短直,并且胸部的标记较小而尖。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鸟类红色名录将本氏弯嘴嘲鸫列为IUCN易危(VU)等级。

【地理分布】
此物种分布广泛但较零散,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南部,如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及加州等地。另外,它们在墨西哥西北部也会得到发现,如索诺拉州、锡那罗亚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已知有2个亚种:candidum 分布于墨西哥西部的索诺拉沙漠,而rubricatum则分布于南部及中部的索诺拉内陆以及伊莎·蒂布尔恩岛旁边海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