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Todidae > Todus > Broad-billed Tody
Broad-billed Tody

Broad-billed Tody

English name:Broad-billed Tody

Scientific name:Todus subulatus

【简介】
阔嘴短尾鴗(英文名:Broad-billed Tody,学名:Todus subulatus),属于佛法僧目短尾鴗科短尾鴗属。这种鸟体型小而色彩鲜艳,头部比例较大,具有扁平的长喙和短小的尾巴。它们主要生活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的低海拔森林中,较少与狭嘴短尾鴇在同一生境共存。

【外形特征】
阔嘴短尾鴗的上体呈明亮的绿色,喉部和两侧有红色斑纹。下体通常带淡黄色或粉白色色泽。雄鸟与雌鸟相似,而幼鸟的喉部为淡黄色,略带红色,并且下喙完全为红色,这与狭嘴短尾鴇略带黑色的下喙截然不同。

【鸣叫特征】
它们的常见鸣声是快速连续的“weep”或“whip”声,每秒约两声,不同于狭嘴短尾鴇特有的‘chik-zhwik’声和急促的嗡嗡声。

【生活习性】
阔嘴短尾鴗主要栖息于海拔不高于1700米的干燥林地,偏好旱生灌木丛、仙人掌丛和龙舌兰群生地。这些人造或天然环境中的荫蔽咖啡种植园和松树林也是其常见栖息地。它们不进行长距离迁徙,通常占据的领域很小,多见于枝干间为觅食昆虫而移动。

【繁殖习性】
阔嘴短尾鴗的繁殖季节通常从4月持续到7月,通常一窝产卵1至4枚,孵化期大约为2至3周。幼鸟大概需要3周时间才能独立离巢。

【外型辨识】
与狭嘴短尾鴇相比较,阔嘴短尾鴗的下体呈现黄色色调,并且下喙全红,活动高度较高,鸣叫声也有所不同。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阔嘴短尾鴗被列为“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阔嘴短尾鴇广泛分布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的低海拔地区。尤其在干旱森林和咖啡种植园中较为常见,但与狭嘴短尾鴇在某些特定松树林和红树林区域仍可能发生共存,不过整体地理分布则多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