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odiramphus > Sacred Kingfisher
Sacred Kingfisher

Sacr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Sacr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sanctus

【简介】
白眉翡翠(Sacred Kingfisher,学名:Todirhamphus sanctus)是一种中型翠鸟,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太平洋西部地区。

【外形特征】
白眉翡翠除了拥有美丽的蓝绿色背部和尾部,胸部和腹部则为白色或奶油色。其头部有黑色面具延伸至颈部下方,加上粗长的嘴部,酷似凿形。与雄鸟类似,雌鸟的颜色略显暗淡,幼鸟则有淡黄色的边缘和暗褐色尖端。

【生活习性】
白眉翡翠生活在红树林、桉树林、湿润地带的森林以及其他适于捕猎的开放林地、公园、花园和沿海泥滩。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各种昆虫、蜘蛛和小无脊椎动物,偶尔也捕食小鱼、小蛇、蜥蜴等小型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其鸣声清晰,通常如同长笛般乐声;若受到打扰则会发出如同嘶哑的拨浪鼓般的叫声。这两种鸣叫声通常都作为它们重要的交流工具。

【繁殖习性】
白眉翡翠的繁殖季节从9月持续至次年的3月,并且它们在土崖壁或河堤上挖掘隧道式洞穴作为巢穴,深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每巢产卵3-5枚,卵为近圆形白色,大小约为29.4×26.2毫米。孵化期17-18天,期间由双方共同孵化。父母也会共同饲养雏鸟,直至雏鸟在巢内停留约26天后首次飞行。

【外型辨识】
与同类森林翠鸟相比,白眉翡翠没有白色翼斑,并且雌鸟的颜色比雄鸟更暗淡。而幼鸟的翅膀扇状羽毛有黄色边缘,脸颊、颈圈和胸腹部有暗褐色尖端。

【保护状况】
依照IUCN红色名录的评定,白眉翡翠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眉翡翠的繁殖区域包括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所罗门群岛近东地区以及新西兰的大部分区域。非繁殖期时,它们会向北迁移至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以及索罗门群岛等地。

【亚种分布】
全球共有5种亚种:
1. Todirhamphus sanctus sanctus:分布于澳洲、所罗门西部、印度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2. Todirhamphus sanctus vagans:生活在诺福克岛和新西兰。
3. Todirhamphus sanctus canacorum:分布于新卡里多尼亚群岛。
4. Todirhamphus sanctus macmillani:分布于忠诚岛。
5. Todirhamphus sanctus recurvirostris:分布于西萨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