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hnpei Kingfisher
English name:Pohnpei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reichenbachii
【简介】
波岛翡翠(英文名:Pohnpei Kingfisher,学名:Todiramphus reichenbachii),是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密克罗尼西亚中部的Pohnpei岛(加罗林群岛东部)。这种鸟以其蓝绿色的背部、雪白的腹部和颈圈,以及橙色的头冠而闻名。波岛翡翠性成熟后,雌雄鸟的羽毛颜色有所差异。
【外形特征】
波岛翡翠体长约20厘米,平均雄鸟体重约为61.8克,雌鸟略重,平均约66.7克。成年鸟头部顶部呈深红褐色,有时颈部后方混杂少量白色羽毛。脸部下方、腹部与颈后部则闪耀着白光,背部、翅膀和尾部则呈蓝绿色。雄性腹部为纯白色,雌性腹部颜色过渡至胸部的红褐色区域。幼鸟的具体羽毛颜色尚未详细描述。
【鸣叫特征】
波岛翡翠发出响亮且持久的“kweep”叫声,声音穿透力强。
【生活习性】
这种鸟偏好森林边缘、花园和早期次生林这类开阔环境。它们通常选择低矮的暴露枝头开始狩猎,采取俯冲的方式捕捉地面猎物。全年都会在领土内进行觅食、探索等活动。
【繁殖习性】
波岛翡翠两性共同挖掘出地面约4.3米高的白蚁巢或者白蚁丘作为巢穴,巢内通常分为一个直径约12.7厘米的巢室,并通过直径5.1厘米、长度10.6厘米的隧道连接到巢外。这种鸟类往往重复利用旧土丘筑巢。两窝繁殖的案例在70%的研究对中出现。每窝大约产卵两颗,包括喂养幼鸟在内,雌雄专责任务均分。幼鸟与成鸟的平均存活率分别约为37%和58%。
【外型辨识】
区别于锈顶翡翠和桂红翡翠,波岛翡翠具有明显的体型、羽色和鸣叫音色特征。相对桂红翡翠而言,波岛翡翠尾部和翅膀较短,雄鸟的腹部为白色而非肉桂色,并且它们的叫声也有区别。
【物种区别】
区别于锈顶翡翠和桂红翡翠,波岛翡翠具有明显的体型、羽色和鸣叫音色特征。相对桂红翡翠而言,波岛翡翠尾部和翅膀较短,雄鸟的腹部为白色而非肉桂色,并且它们的叫声也有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划分,该种霞鸟被列为VU(易危)。它仅存于东加罗林群岛生态区的Pohnpei岛,面临未量化但仍存在的威胁,隐忧来源于可能入侵的棕色树蛇(Boiga irregularis)。棕色树蛇是导致同科近亲桂红翡翠灭绝的主要因素。
【地理分布】
波岛翡翠分布于密克罗尼西亚中部的Pohnpei岛(加罗林群岛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