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odiramphus > Flat-billed Kingfisher
Flat-billed Kingfisher

Flat-bill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Flat-bill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

【简介】
扁嘴翡翠(学名: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的一种鸟类,体型紧凑,具有相对较短且扁平的喙。其上体呈深蓝色,翅膀为蓝绿色,背部更加深邃,头顶的部分由一圈蓝色冠羽装饰,面部黑色眼睛夹着一条淡黄色的区域,腿为灰黑色。

【外形特征】
扁嘴翡翠的嘴粗长而扁平,基部宽大,形状轻微向上翘,两侧没有鼻沟。翅膀近圆形,第1羽初级飞羽与第7羽相仿或略短,而第2、3、4羽近乎等长,初级飞羽基部有白色斑点。尾部呈圆形。体型约22厘米,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基本相同,但亚种可能会存在差异,比如体色深浅和嘴形状的不同。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为一系列着短促且尖锐的“kik”音,略显单调并且快速发出来。

【生活习性】
扁嘴翡翠栖息在茂密的森林、次生林、耕作区乃至于城市公园和花园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常出现在500至1,200米的低海拔至山脚区域。它们通常单独活动或者成对出现,捕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果实等,可能有着与白眉翡翠相似的觅食方式。

【繁殖习性】
它们在土崖或河流堤坝上挖掘洞穴式巢穴作为繁殖场所,洞穴深约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内部形状略呈椭圆形。没有铺垫物,直接在地面产蛋。每个卵大小为29.4×26.2毫米,全部为纯白色。

【外型辨识】
与白领翡翠相比,扁嘴翡翠体型较小,侧翼颜色更深,嘴更短且扁平。尽管它们的鸣叫声类似,但扁嘴翡翠的鸣叫更为短促。

【保护状况】
扁嘴翡翠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扁嘴翡翠主要分布于萨摩亚群岛的Savaii及Upolu岛及其一些小岛,例如Fanuatapu、Manono和Namua岛。这些岛上的O-le-Pupu-Pue国家公园等地可以观察到其踪迹。在Nu’utele和Apolima岛上的记录较少。

扁嘴翡翠拥有五个亚种,每个亚种在体色、嘴形状上的细节稍有差异,但整体上依然保留了蓝或绿松石色的上体,加上翅膀和背部的颜色,加上白色的胸前红色腹下,搭配着白颈圈和白眉,黄眼圈以及黑色的眼睛。腿部为灰黑色。

【亚种分布】
扁嘴翡翠分为五个亚种:

1. **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sanctus**:分布于澳洲,所罗门群岛东部,瓜达康纳尔岛及圣克里斯托瓦尔,印尼及美拉尼西亚。
2. **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vagans**:分布于诺福克群岛,克马得群岛和新西兰。
3. **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canacorum**: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和阿森松。
4. **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macmillani**:分布于忠诚岛。
5. **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recurvirostris**:分布于西萨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