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odiramphus > Red-backed Kingfisher
Red-backed Kingfisher

Red-back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Red-back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pyrrhopygius

【简介】
红背翡翠(学名:Todiramphus pyrrhopygius),是一种树栖型翠鸟,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干旱地带,除塔斯马尼亚岛及东南部与西南部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红背翡翠身长约为22厘米,雄性体重在45-70克之间,雌性则为41-62克。雄性头部有绿色条纹冠,额头及眉毛为白色,眼周有黑带延伸至颈部,肩部和背部上段呈绿色,腰部至尾部为鲜明的红褐色。尾羽为浅黄红,中央部分绿色,末端深蓝。雌性相比之下颜色稍暗淡,翅膀偏蓝绿,白色区域泛黄。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但颈部和胸部可见红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这种翠鸟主要栖息于干旱的森林、灌木丛甚至接近无树地带,远离水源。它通常从树梢或电线俯冲捕食,并迅速返回栖息地。红背翡翠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昆虫、蜘蛛、小型脊椎动物等。

【鸣叫特征】
红背翡翠发出下降式且哀婉的哨声“kee-ip”,每数秒重复一次,形成连续系列。在繁殖期间,还会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和类似鹦鹉的叽叽喳喳叫声。

【繁殖习性】
红背翡翠的繁殖季节为8月至翌年2月。它们筑巢于河岸或水坝的土壁中,通过挖掘形成洞穴,洞穴的高度一般位于地面2米左右,长度约28厘米,直径约6厘米。每窝产卵2-6枚,孵化期约为20-23天,雏鸟在巢中需要26-30天的时间才能离开巢穴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红背翡翠属的全球保护状况列为无危(IUCN等级:LC)。

【物种区别】
红背翡翠依据其独特的灰纹冠部(与其他种类的不同)、飞行时全蓝上翼以及显著的红褐色臀部可与其他翠鸟物种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