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odiramphus > Lazuli Kingfisher
Lazuli Kingfisher

Lazuli Kingfisher

English name:Lazuli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lazuli

【简介】
南摩鹿加翡翠,学名Todiramphus lazuli,又称为Lazuli Kingfisher。该种因其类似于青金石的色彩而得名。雄鸟头部到背部呈现出明亮的蓝色,雌鸟胸部和腹部则呈淡蓝色。

【外形特征】
成年的雄性南摩鹿加翡翠体长约22厘米,其头部与帽顶呈现出泛蓝色的黑色。雌性则在后颈两侧出现蓝紫色,并具有淡蓝色的胸部与腹部,下颏与喉咙部位为白色。它们拥有粗长如凿的嘴,尾圆形。

【生活习性】
南摩鹿加翡翠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的各个岛屿,包括塞拉姆、安汶和哈鲁库等地。它们在低地森林、耕种区及红树林等地较为常见,也偶见于海拔640米以下的区域,有时甚至会高达1100米。它们通常单独或情侣共同在树冠或开阔地带的枯木或电线上寻食,主食昆虫,如蚱蜢和甲虫,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一般情况下,它们在白蚁巢中筑巢繁殖,并以喂养幼鸟。

【鸣叫特征】
南摩鹿加翡翠的叫声多样,一种典型的声音包括快速、高音的“ke-ke-ke”音节,持续时间约6至20秒,随后以速度变慢、刺耳的降调结尾。另一种音频则是缓慢开始的‘ki-ki-ki...’,渐渐加速直至变为‘kee-kik’双音,最后以刺耳的‘kee-kik-kee’三音节音符结束。

【繁殖习性】
其繁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完全了解。但据观察,它们通常从7月至12月期间在白蚁蚀空的树干上钻洞穴来筑巢,孵化出的幼鸟在离巢后继续得到双亲的喂养。

【外型辨识】
与同属鸟类相比,南摩鹿加翡翠在羽色上有显著的区别:它们的羽毛呈现独特的淡蓝色,尤其是雌性后颈两侧蓝色更为明显;另外,它们还与白眉翡翠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便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 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南摩鹿加翡翠的保护状况被列为无危(LC)。尽管如此,该物种曾处于易危状态,分布范围有限,在部分地区的数量稀少或缺席,这对它们构成了潜在威胁。

【地理分布】
南摩鹿加翡翠广泛分布于摩鹿加群岛,主要覆盖塞拉姆、安汶和哈鲁库这三个岛屿,多个观测点分别记录了15个、4个和1个繁殖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