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odiramphus > Vanuatu Kingfisher
Vanuatu Kingfisher

Vanuatu Kingfisher

English name:Vanuatu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farquhari

【简介】
栗腹翡翠(英文名:Vanuatu Kingfisher,学名:Todiramphus farquhari)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这种鸟类仅分布于瓦努阿图的Espiritu Santo、Malo和Malakula三座岛屿。

【外形特征】
栗腹翡翠的体长约21厘米,体重在32-42克之间。雄鸟的冠羽、颈部白环以及背部、翅膀和尾部均为深蓝色,喉咙处为白色,胸部、腹部以及下尾覆羽鲜橙色。喙上部为黑色,基部为淡黄色,虹膜为深棕色,腿和脚为灰黑色。雌鸟腹部有白色斑块。幼鸟颜色较为暗淡,头部和颈部的白色区域带有红褐色。

【生活习性】
它们通常栖息在岛屿内部的茂密雨林中,特别是在海拔200米以上的地带。栗腹翡翠成单独或成双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如甲虫,同时也捕食蜘蛛和小型蜥蜴。它们通过在树枝上守候的方式寻找猎物,发现猎物后会进行短距离飞行或俯冲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栗腹翡翠的主要叫声为一系列高音调的啾啾声,这段叫声会持续超过一分钟并随着音调的升高而加快速度。另外,它们还会发出快速的尖锐的“cach-cach”声。

【繁殖习性】
栗腹翡翠的繁殖期大约从11月持续到2月。一般会在棕榈树或蕨树上凿一个洞筑巢,这也可能是在白蚁丘里挖掘出的巢穴。经过大约15天的挖掘,白蚁会封住巢穴周围区域,之后这对繁殖中的栗腹翡翠雌雄都会产下总数大约为3到4枚的白色卵。首次孵化成功的时间约在产卵后两周左右。

【外型辨识】
与同一地区另一种翠鸟白领翡翠(Todiramphus albonotatus)相比,栗腹翡翠的上体更深蓝色,腹部更加鲜艳的橙色,且没有白领翡翠眼部上方的浅色条纹。

【保护状况】
目前,这种鸟类被列为近危物种。由于这种鸟类非常局限的分布范围及其对于原始雨林的特定生境需求,面临伐木带来的严重破坏。在Malo岛上,相隔大约200米就可以发现8-10对鸟。而在Espiritu Santo岛上,由于较大规模的次生生境已转变为白领翡翠的领地,栗腹翡翠的数量相对较少。在一些地区,栗腹翡翠或许正面临野猪和牛造成的栖息地退化威胁。

【地理分布】
在Espiritu Santo的Loru地区,根据估计每平方公里的鸟数量约为100只,在另一个区域的Big Bay中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