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et Kingfisher
English name:Islet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odiramphus colonus
【简介】
小岛翡翠(英文名:Islet Kingfisher,学名:Todiramphus colonus),广泛分布于岛屿,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路易西亚德群岛。
【外形特征】
雄性小岛翡翠具备白色眉纹,黑色面具延伸至后颈,白色颈圈,绿蓝色头部和上身,转蓝色的臀部,蓝色翅膀和尾巴,白色下体。雌鸟颜色稍淡。幼鸟则色彩较为黯淡,上体更绿,下体呈淡橙色,颈部和胸部羽毛边缘有暗灰色,翼覆羽尖端淡橙色。
【生活习性】
小岛翡翠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其喜欢红树林,常沿海岸线活动。它们广泛分布于包括苏丹到印度西部地区的多个区域,通过本土红树林、郊外花园、道路旁、林地边缘等地方进行活动。彩虹地区如马来西亚则会在花园、河流、红树林、农田以及棕榈园等区域出现。最高海拔可达到1500米,例如在印尼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的部分区域。
【鸣叫特征】
小岛翡翠的叫声尚未有详细描述,但通常发出响亮的‘kee-kee-kee-kee’声,重复3-5次。有时候这种叫声会在起飞时出现,但具体的地域变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繁殖习性】
小岛翡翠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4月至7月间。单个记录表明五只鸟共同挖掘树桩中的巢穴,但没有合作繁殖的迹象。通常,它们会在树上的蚁丘、腐朽的树干或者基岩处挖掘巢穴。一对鸟通常利用不同的洞穴连续抚养起两窝幼鸟。
【外型辨识】
小岛翡翠与太平洋和白眉翡翠相似但体型较小且喙更直,并明显区别于白眉翡翠的淡橙色下体。
【保护状况】
国际鸟盟(IUCN)尚未对其保护状况(NE)做出评估。
【地理分布】
小岛翡翠主要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路易西亚德群岛,如Egum、Alcester和Bonvouloir等地。在澳大利亚,分布在红树林、入海口、河口和潮坪。偶尔的记录显示它们出现在内陆河流旁的红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