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ary Tinamou
English name:Solitary Tinamou
Scientific name:Tinamus solitarius
【简介】
孤䳍,又称Solitary Tinamou (学名:Tinamus solitarius),属于䳍形目䳍科。这一物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巴拉圭东南部、阿根廷东北部。
【外形特征】
孤䳍约42.5到48厘米长,体重为1014至1900克。其外貌以暗淡的肉桂棕色为主,背部有黑色条纹,腹部为白色,颈部和胸部呈灰色。头部至后颈为肉桂棕色,且密集地覆盖着石板灰色标记,具有橙色斑点。
【生活习性】
孤䳍偏好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常见于巴西的大西洋森林。它们通常栖息于低海拔原始森林中,最常出现在1200米以下的区域,即便在次生林和受扰动的森林中,只要树冠结构保持完整,也会被迫迁徙。这种鸟类主要在地面上活动。
【鸣叫特征】
孤䳍没有特别显著的鸣叫特征描述。
【繁殖习性】
到了繁殖季节,雄鸟会花费心思构建地面上的巢穴,并负责孵卵和雏鸟的养育,直到它们能独立生活。一窝通常包含6-7枚蓝绿或浅绿松石色的蛋,孵化过程需要19至20天。
【外型辨识】
孤䳍与其他䳍科鸟类在外形上较为相似,但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羽毛颜色和标记来识别。它们头部至后颈为肉桂棕色,并具有橙色斑点,背部有黑色条纹,腹部为白色,颈部和胸部呈灰色。
【物种区别】
这一物种有两个亚种:包括在伯南布哥的Tinamus solitarius pernambucensis(通常认为这一亚种并不独特),以及巴拉圭和阿根廷主要地区的指名亚种Tinamus solitarius solitarius。两种亚种间主要区在于羽毛的颜色和清晰度上,伯南布哥亚种的羽毛色泽较暗,颈前部黑色条纹更为清晰。
【保护状况】
孤䳍被列在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NT(近危)等级,且在CITES的附录Ⅰ中。当前其种群数量估计在70,000到160,000只成熟个体之间,近几年从森林优化中持续减少,同时,过度猎杀已成为威胁其生存的一大因素。
【地理分布】
孤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东部(伯南布哥州南部至南里奥格兰德州)和巴拉圭东南部、阿根廷东北部的米西奥内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