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tailed Barbthroat
English name:Pale-tailed Barbthroat
Scientific name:Threnetes leucurus
【简介】
淡尾髭喉蜂鸟(学名:Threnetes leucurus)是一种蜂鸟科、髭喉蜂鸟属的鸟类。其命名源于古希腊语leukouros,意为“白尾”。该物种由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在1766年首次描述。
【外形特征】
淡尾髭喉蜂鸟体长10至12.2厘米,雄性体重4至7克,雌性体重4至6.5克。成年雄鸟的上身和胸部为青铜绿色,耳羽和喉部为深色,喉部下方有一片红色斑块,并有一条明显的苍白颊纹,尾部为暗色,带有各种色调,腹部呈灰色并带有赭色调。雌鸟的羽毛颜色对比不明显,喙几乎笔直,雌鸟的喙略向下弯曲。幼鸟的边缘羽毛为赭黄色,各亚种在腹部和尾部颜色上有所不同。
【生活习性】
淡尾髭喉蜂鸟生活在低地和高地的热带森林中,偏好开放和半开放地带,通过“陷阱线”的方法觅食,定时访问花丛获取花蜜,并捕食小型昆虫。
【鸣叫特征】
淡尾髭喉蜂鸟的鸣叫声由一系列快速而轻巧的高音节组成,一般包含5至10个音符,间隔几秒重复播放。其叫声为尖锐的“tseet”音,通常会重复两次。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9月至3月期间,雌鸟单独孵化白色卵,筑巢期一般在这一段时间内。巢穴形似锥形杯子,由植物纤维及蜘蛛网构成,外层覆盖着苔藓,稳固地安放在棕榈叶尖部的下垂叶片底部或其他适宜的地方。
【外型辨识】
淡尾髭喉蜂鸟与其他髭喉蜂鸟属物种容易区分,主要区别在于其黑色喉咙较宽,胸部羽毛光泽更强。此外,与斑尾髭喉蜂鸟相比,它有着更大面积的黑色喉咙,胸部羽毛的金属感更为显著。虽然与暗色髭喉蜂鸟的分类关系尚不确定,但目前两者被视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淡尾髭喉蜂鸟广泛分布于南美的亚马逊盆地,从安第斯山脉的东麓延伸至大西洋沿岸,覆盖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等地区。尽管不同亚种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异,但主要栖息在低地和高海拔地区的热带森林,包括河岸森林、画廊森林、沼泽林及种植园,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1800米,通常不超过1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