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grey Tanager
English name:Blue-grey Tanager
Scientific name:Thraupis episcopus
【简介】
灰蓝裸鼻雀(学名:Thraupis episcopus)隶属雀形目,裸鼻雀科。约16厘米长,体重27至45克之间。广泛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到玻利维亚东北部及亚马逊盆地(除最南端)。栖息于开阔地带、半开敞地带、树木、树篱、城镇、村庄及花园。
【外形特征】
灰蓝裸鼻雀有灰色和蓝色的羽毛,喙短而结实。头部和下体为淡灰色,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绿色调;背部颜色略深,呈蓝灰色。中央尾羽为暗蓝色,外侧尾羽逐渐变浅,最外侧一对尾羽边缘为蓝色。上翼覆羽为深蓝色,飞羽为暗色,边缘为蓝绿到天蓝。虹膜为黑褐色,喙大部分为暗黑色,上喙基部狭窄部分以及下喙除尖端外为蓝灰色。腿为角灰色。
【生活习性】
灰蓝裸鼻雀栖息于各种非森林环境,包括种植园、城市公园、花园、次生林、森林边缘、有树木生长的草原、废弃地及河流湖泊边缘等区域。尤其在干旱到湿润的地区适应性强,并在农业用地、城市里甚至建筑物裂缝中筑巢。
【鸣叫特征】
灰蓝裸鼻雀的鸣叫由戳耳颤音组成,夹杂着“tsuee”和“tsuup”的叫声,有时伴有颤音或尖锐的声音。这种声音序列具有地域性和个体差异。
【繁殖习性】
灰蓝裸鼻雀通常为一夫一妻制,在中美洲主要从2月到7月繁殖,在南美洲北部全年繁殖。巢由堤坝状材料构成(苔藓、草和叶片),筑巢高度在3至20米的树木枝条处。巢口头孵卵,孵化期约为12至14天;雏鸟双亲共同喂养,养育期约17至18天,每窝产卵1至3枚,通常为2枚。
【外型辨识】
灰蓝裸鼻雀可能对木瓜等水果造成局部损害。分布范围覆盖中美洲(如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和南美洲(如巴西、玻利维亚、秘鲁),这些地区包括开阔树木生长地带、次生林及人类居住区。
【保护状况】
灰蓝裸鼻雀属于无危物种,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标准。
【地理分布】
灰蓝裸鼻雀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多个区域,除了亚马逊盆地最南端。曾被引入至秘鲁的利马,在特立尼达被称为蓝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