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breasted Seedsnipe
English name:Grey-breasted Seedsnipe
Scientific name:Thinocorus orbignyianus
【简介】
灰胸籽鹬(学名:Thinocorus orbignyianus),也被称为灰胸山鹑鹬,是鸻形目籽鹬科籽鹬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从秘鲁到智利南部和阿根廷都有发现。
【外形特征】
灰胸籽鹬体型较小,形似鹌鹑。体长约为19至24厘米,体重在96至140克之间。雄鸟头部、颈部和上胸部分为淡灰,喉咙为白色且带有黑色边缘,背部则由复杂的肉桂色斑纹覆盖。其飞行时,翅膀上下可见白色条纹,下腹部和胸部呈现白色,与上胸部之间由狭窄的黑色带分开。雌鸟头部及胸部显得较为淡黄,带有深颜色的条纹。不同的亚种T. o. orbignyianus与T. o. ingae在外表上仅有的差别在于后者翅膀和腿相对较短。
【鸣叫特征】
灰胸籽鹬的叫声类似于鸽子般的“coocoop...coocoop...coocoop...”,每秒重复约两个音节,并经常被描述为“pooko-pooko-pooko...”或“poocuy-poocuy-poocuy...”。主要在日出和日落时通过飞翔表演来进行表现,声调时升时降。惊吓时,会发出尖锐的“chrp”声。
【生活习性】
灰胸籽鹬主要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草原,常见于低矮且密集的植被或位于沼泽附近的短草地带,海拔高度在3400至5000米之间。它们多以各自配对或是小家庭为单位活动,食物主要包括草本植物和多肉植物的幼叶和芽尖。在季节性迁移时,它们可能下降到接近海平面的低地。
【繁殖习性】
灰胸籽鹬的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10月至11月,有时可延伸至来1月和2月。繁殖期间,它们在草地上或是靠近水源的植被丛中筑巢,并以零散的植物碎片铺垫巢穴。每窝产卵4枚,蛋呈玫瑰白色,斑点为灰色或棕色,尺寸约36.4至40.5毫米 × 26.1至27.7毫米。刚孵化出来的小鸟,羽毛呈现出淡紫色至深肉桂色,上面布满了复杂的黑色条纹与密集的白色尖端。
【外型辨识】
灰胸籽鹬与小籽鹬相比,体型更大,并且雄鸟的胸部和喉咙的黑色边缘更宽。雌鸟则在裸露皮肤部分的暗淡黄色和白色喉斑的边界颜色上有所区别。
【保护状况】
灰胸籽鹬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繁殖区域从秘鲁蔓延至智利南部和阿根廷。非繁殖季节时,会迁移到低海拔地区。而在冬季,灰胸籽鹬在Tierra del Fuego岛会撤退,此时在其分布范围内可能会形成较大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