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amnophilidae > Thamnophilus > Rufous-winged Antshrike
Rufous-winged Antshrike

Rufous-winged Antshrike

English name:Rufous-winged Antshrike

Scientific name:Thamnophilus torquatus

【简介】
棕翅蚁鵙(学名:Thamnophilus torquatus),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蚁鵙科、蚁鵙属的一种中型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东南部,包括巴西东部、巴拉圭东北部以及玻利维亚东部,栖息于热带草原和半落叶林的下层植被。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18至20克之间。雄鸟具有黑色冠羽和灰色侧面头部,头部及上身灰色,红褐色翅膀和翼覆羽,尾羽黑色边缘为白色条纹。雌鸟则有红褐色冠羽和尾羽,头部及上身斑驳呈灰白色,胸部、侧腹和臀部偏黄,胸部无条纹或淡色条纹。

【鸣叫特征】
该鸟种发出响亮的鸣叫声,由一系列加速的鼻音构成,其特征在于起始音长而拉伸,之后音节逐渐变短并以更长的下滑音结束。

【繁殖习性】
棕翅蚁鵙的繁殖季节定于每年4月至6月间。雌雄共同筑巢,巢呈杯状,由多种材料构成,包括细草茎、根须、黑色真菌纤维等,偶尔也会利用苔藓、树皮纤维甚至是人类织物碎片。鸟巢悬挂在灌木枝叉中,平均距离地面0.7至1.5米。通常情况下孵化2枚蛋,有时也会产3枚,蛋壳呈白色,散布紫色、棕色斑点和条纹。孵化期为15天,雏鸟在孵化后约10天离巢。

【外型辨识】
男性棕翅蚁鵙与棕顶蚁鵙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冠羽颜色(雄性为黑色,而棕顶蚁鵙为棕褐)和较浅颜色的整体羽毛、较小的体型。雌性则通过红褐色冠羽和尾椎羽,以及头部斑驳的灰白色得以区别。

【保护状况】
IUCN的红色名录将棕翅蚁鵙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自然栖息地面临威胁,该物种在一些大型保护区域内得到了有效保护。它们能适应次生环境,减少了对环境的敏感性,一些重要地域如巴西东部和玻利维亚东部等地开展了保护行动。

【地理分布】
其自然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干燥稀树草原及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灌木丛,分布区域涉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